前海人壽,正在以深度調整迎接下一個十年。
7月11日,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鉅盛華”)通過控股股東寶能集團官網發布兩則公告稱,旗下公司前海人壽近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免去沈成方公司董事職務、免去陳琳公司監事職務;免去沈成方總經理職務,另行安排。
作為一家曾經“弄潮”的險企,前海人壽在經歷過驚濤駭浪之后,如今已變得格外低調。此次免去沈成方總經理之位,據說是因為經營需要。2021年初前海人壽的董事長也已辭職。
(資料圖片)
究竟是什么樣的經營深度調整需要更換總經理?
談及沈成方與前海人壽的緣分,其實自前海人壽籌建起就已開始。
資料顯示,沈成方,1966年出生,今年56歲。1991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精算專業,是中國的第一批精算師。畢業之后,沈成方便加入了中國平安(601318),擔任人身險部高級主任;1995年2月-1996年4月期間,擔任平安保險壽險管理本部總經理助理;1996年4月-2003年2月,擔任平安人壽壽險評估分析部總經理;從2008年起,開始擔任平安人壽首席精算師。
作為中國第一批精算師,沈成方十幾年的精算工作,為其后來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據悉,作為前海人壽籌建者之一的沈成方,2011年加入其中,而他也是前海人壽招聘的第一位職業經理人。
加入前海人壽后,沈成方一直分管戰略企劃、產品精算等核心部門,曾擔任前海人壽副總經理兼首席精算師。尤其是在2014年,這是前海人壽完成開業初期三年規劃及制定轉型發展戰略的關鍵一年,這一年,他快速組建精簡干練的產品精算團隊,嚴謹地進行業務規劃與資本規劃,以實現資本效益最大化。
2018年,沈成方升任為前海人壽總經理一職,直到現在,已近四年時間,而他也成為前海人壽成立以來擔任總經理時間最長的一位。2021年3月時,前海人壽曾發布公告稱,原董事長張金順提出辭職,由沈成方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直至新任董事長正式履職之日止。現在,董事長尚未正式落地,總經理又中途離場。
回顧發展歷程,在沈成方之前,前海人壽總經理三年更換了三任,包括孫偉光、傅杰、劉宇峰,但三人的任職時間均未超過三年。而此次沈成方離開后,前海人壽將迎接第五任總經理。
沈成方執掌前海人壽期間,恰是前海人壽轉型的關鍵期。
據悉,從2017年開始,前海人壽的戰略核心調整為“兩個堅持”,即堅持政策導向,“保險姓保”;堅持市場導向,大力發展期交產品。這是在“134號”文的影響下,前海人壽不得不選擇的一條路,影響的是前海人壽業務方面。正是在這一年年底,前海人壽變更境外投資業務風險責任人,沈成方成為行政責任人。
基于戰略核心調整,前海人壽的業績也曾出現起伏。數據顯示,2018-2021年,前海人壽凈利潤分別為7.31億元、5.77億元、11.39億元、2.46億元。曾有人分析前海人壽利潤來源,其重要支柱是投資收益。但面對資本市場的不穩定性,前海人壽的盈利水平自然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風控方面,前海人壽也面臨一定壓力。資料顯示,自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前海人壽風險綜合評級一直為C級,并已持續7個季度。在2022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前海人壽稱,2021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C類,主要是因為公司操作風險得分較低。
前海人壽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針對2021年第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自評估中發現的高風險指標,組織相關部門與分支機構進行風險成因分析、制定整改計劃,并通過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按月追蹤整改計劃完成情況,積極運用風險綜合評級指標體系,持續改善公司風險薄弱環節。
“此次人事變動系根據經營需要進行的人事調整”,鉅盛華相關人士這樣表示。那么,前海人壽的經營要如何變化,這令市場更為關注。
據悉,日前前海人壽推出醫養規劃師HECP(Health and Elderly Care Planner)項目,旨在打造一支既懂財富規劃和風險規劃,又兼具醫療養老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保險精英隊伍。而該項目正是為了服務前海人壽“保險+醫療+養老”生態圈所進行的專業化轉型。
資料顯示,自2014年起,前海人壽便開始布局醫養產業,通過建設醫院、養老中心等將保險服務鏈延伸至醫療、養老領域,為客戶打造“保險+醫療+養老”的閉環式服務。基于此,2018年,前海人壽幸福之家深圳康養社區開業;2019年,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開業;2020年,前海人壽廣西醫院開業;2021年,前海人壽幸福之家廣西康養社區開業。
隨著各種硬件設施的到位,前海人壽亟需一支專業的團隊整合公司內的優質醫養資源,來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醫療、養老、財富規劃的專業服務方案,為此,前海人壽推出了醫養規劃師HECP項目。
在此之前,前海人壽的個人營銷渠道長期是一個短板,主要依賴于銀行代理業務。從2021年保費收入來看,前海人壽的個人營銷保費收入為10.9億元,占比僅為1.5%,而銀行代理保費則達到701.6億元,占比為97.7%。前海人壽2012年年報表示,公司當前保險風險主要集中在退保風險。而退保風險正集中于銀行代理這一渠道。公司樂觀估計,綜合公司未來業務結構調整優化、疾病發生趨勢風險上升、人口預期壽命延長等因素,預計公司退保風險占比持續下降。
從今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來看,當期退保金額居于前三位的產品均為銀保渠道,合計退保規模為89.75億元,而當期末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09.6億元,凈利潤虧損23.2億元。對于盈利現狀,前海人壽解釋因合并報表口徑,以及受第一季度資本市場大幅下滑影響。
在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前海人壽稱,市場風險方面,由于公司投資類房地產和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較高,導致房地產價格風險和權益價格風險最低資本相對較高。可見,在大額投資房地產后,前海人壽也面臨不小的風險,尤其是在房地產泡沫接連爆破之時。今年5月,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再次出手減持華僑城套現約3.81億元。
提及前海人壽的股東,多有對所持股份進行質押。例如,5家公司股東,僅有小股東凱信恒有限公司正常持股,而持有51%的大股東鉅盛華將所持公司股份的一大部分進行了質押,其所持的所有股份均在凍結狀況中,排位第二、三的深粵控股和粵商物流均有質押和凍結情形。
無論經營背負著什么樣的壓力,穩定業務、提升服務都是硬道理。前海人壽還在持續升級增值服務,全力打造涵蓋日常預防、診中服務、康復服務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體系。2022年初,前海人壽推出電話醫生/在線問診和上門護理兩項服務,更好地實現為消費者的健康管理服務。
長按關注,精彩呈現
長按關注,隨時溝通
投稿有酬·爆料必謝
344236809@qq.com
一周回顧
周評 | 評“7.8”全國保險公眾教育: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明天系”接管期限臨近!天安財險率先處置:競拍-流拍-折價拍!
“中國保險這十年”④ | 7·8,從“互動你我”到“守護穩穩的幸福”!
跨省搶車險,越來越卷?別僥幸,已有險企交強險“禁新”3個月!
“中國保險這十年”③ | 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險業都干了啥?
收縮、轉型、活下來!互聯網保險中介夾縫突圍“加減法”!
匯豐人壽“變身”,國際巨頭增資6億表“誠意”!銀保突圍尚待解!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A智慧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