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到起飛。”作為銀行財富管理客戶經理,劉歡已然開啟“連軸轉”模式。11月底個人養老金業務開閘以來,解釋、引導——劉歡樂此不疲地在工作中不斷重復這一新概念,至于目標亦很簡單“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開戶的客戶”。
在業內人士看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且開戶后客戶黏性相對較高,率先抓住客戶也就抓住了未來養老金發展的機遇。如今,銀行作為渠道端正是發展業務的黃金窗口期。
(相關資料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首批23家可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銀行于“跑馬圈地”中開足馬力,為開戶客戶送出現金“禮包”之余,加速上線各類產品。部分銀行率先推出養老金儲蓄產品,利率也是高于普通定期存款。
萬億規模個人養老金新藍海,各大金融機構爭相搶食市場的“硝煙”已起。“現在是萬事俱備,只等風來。”對于個人養老金理財業務,就職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關峰已經忙碌半年,但最忙的時候才剛剛開始。其所在理財子公司通過多輪遴選,近期將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錄上報并等待批示。
個人養老金加速落地,而為了給人們“掃盲”,基金公司和券商、銀行均加大投教力度。有基金公司在上線交易Y份額(個人養老金專屬Y份額是由養老目標基金增設,且僅供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投資的基金份額。)的同時,提供投教、稅延計算器等服務,更好地助力個人為養老做資產配置。
客戶經理忙碌于開戶“沖刺”,個人養老金產品正在不斷加速上線。僅十余天時間,多家銀行代銷的基金產品數量從個位數悄然上升至數十只。
與此同時,廣發、招商等多家銀行均已開始試水個人養老金儲蓄相關產品。貝殼財經記者獲悉,平安銀行(000001)將推出個人養老金儲蓄產品“平安存”,不過,目前該行APP暫未顯示。
這些股份制銀行所推出的儲蓄產品期限相對較短,最短僅為1年、最長為5年。相比之下,四大行在5個地區試點的特定養老儲蓄,期限最短為5年、最長為20年。
根據《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所發行儲蓄存款(包括特定養老儲蓄,不包括其他特定目的儲蓄)均可納入購買范圍,而參加人僅可購買本人資金賬戶開戶行所發行的儲蓄產品。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目前個人養老金儲蓄利率普遍高于普通定期存款,這與特定養老儲蓄類似。銀行信息顯示,廣發銀行推出的養老儲蓄產品50元起存,期限分為2年、3年及5年,對應年利率分別為2.65%、3.25%和3.3%。招商銀行(600036)推出的養老專屬存款產品期限分為1年、2年、3年及5年,對應年利率分別為2.15%、2.65%、3.25%和3.3%,起存金額均為1000元。
“由于是個人養老金購買的儲蓄,從普惠性角度考慮,這些存款的利率也會略高一些,這亦符合此前金融監管部門對個人養老金儲蓄的政策導向。”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率先出爐期限較短、利率較高的儲蓄產品,是銀行吸引客戶開戶的方式之一。
今年以來,股市債市波動不斷,存款產品已得到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青睞,大中型銀行大額存單頻頻出現“一單難求”的情況。另據央行數據,今年10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54.82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胡萌 潘亦純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