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隨著上市險企1月保費的出爐,今年開門紅的第一階段也已落下帷幕。整體來看,A股、港股九家上市險企或旗下保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6225.68億元。此外,新晉上市險企陽光保險也首次公布了1月戰績,旗下陽光人壽取得178.75億元保費收入,陽光財險為40.28億元。
針對保險業2023開年業績,多位業內人士坦言,多種外部原因影響下,短期保費收入的同比表現可參考性相對較弱。其中,疫情、春節假期等因素是影響1月保費收入的重要原因。開門紅后期的沖刺情況值得關注,保費增速有望環比改善。
多家券商機構近日發布研報表示,仍舊不改對保險行業后續發展的看好態度,行業或在2月就會有回暖態勢。
開源證券最新研報預計,壽險方面,2月新單同比有望改善,預計2023Q1 上市險企NBV同比增速有望轉正;展望看,全年儲蓄型產品需求仍然將保持較高水平,保障型產品需求或隨居民收入預期共同修復。財險方面,部分消費需求或隨著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和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推出而提前透支,短期內乘用車銷售或承壓,傳導至車險保費有所波動,但隨后或將隨經濟復蘇有所修復。
東吳證券最新研報同樣顯示,壽險短期承壓不改負債端復蘇大勢,預計2023年上市險企有望實現新單和價值同比正增長。
除了負債端的改善,還有分析人士表示,資產端或成為后續保險板塊上漲核心驅動因素。
其實自去年11月以來,受到資產端諸多利好消息影響,保險板塊觸底回彈明顯,而在2023年,資產端仍然起到關鍵作用。
“保險股是當前市場較為關注的板塊。建議增持資產端估值修復空間較大的保險股,2023年的保險股依然是資產端定成敗。”國泰君安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為。
當前,資產端環境同比改善趨勢正在形成。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政策穩增長預期疊加各地出行消費回暖,經濟復蘇預期增強,長端利率有望企穩上行。隨著地產三支箭落地,險企投資信用風險緩釋,險企投資收益有望持續回暖。總體來看,資產端將伴隨權益市場向好、利率上行及地產風險緩釋不斷改善。
負債端、資產端的雙重提振,為保險股回升帶來強預期。財經評論人郭施亮談到,相對于2021年以來的跌幅,保險股目前屬于情緒修復、技術修復的走勢。隨著經濟環境好轉、消費信心逐漸增強,未來保險股的投資信心會逐漸回升,保險股的基本面與業績增速有望逐漸得到恢復,中長期有望迎來一段估值修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