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大方正”正在成為過去,一個“新方正”雛形已現。
繼2月17日銀保監會同意北大方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2月23日,北大方正人壽也發布了變更股東的公告:北大方正集團將所持有的北大方正人壽51%的股權轉讓給新方正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后,北大方正集團正式退出北大方正人壽的股東名單,取而代之的則是剛成立不久的新方正控股。
雖然這次股權轉讓早已在預料之中,不過隨著股權的落定,北大方正人壽也將正式在新的大股東下開啟新征程。北大方正集團與新方正控股間,是否還有聯系,介入這次收購重組中的中國平安(601318)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同為保險一分子的北大方正人壽何去何從?
從此次公告看,北大方正人壽股權轉讓后,其股權結構則變為新方正控股持股51%,明治安田生命保險相互會社持股29.24%,海爾集團(青島)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9.76%。北大方正集團完全退出股東行列。
從字面看,北大方正人壽的股權變化不大,但梳理大股東背后的各種關系,可以說翻天覆地。
據北大方正人壽發布的關于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告顯示,經新方正控股反饋,其無實際控制人。股權變更結束后,北大方正人壽的實際控制人也將由教育部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此前北大方正集團的重整信息看,中國平安旗下平安人壽參與新方正集團的重整,且憑借66.51%的持股成為新方正集團的控股股東。這樣看來,作為新方正集團控股股東的平安人壽,于北大方正人壽而言,也擁有著實際的控制權。
從當下披露的信息看,北大方正人壽新控股股東新方正控股,其股東有四家,即珠海市方正二號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珠海煥新方正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新方正(北京)企業管理發展有限公司、珠海市方正一號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其中,新方正(北京)是在2022年12月份經股東變更后加入其中,且持有新方正控股66.51%的股權,是新方正控股的控股股東。
『A智慧保』通過股權穿透發現,新方正(北京)是平安人壽旗下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這次股權轉讓成功后,平安人壽將成為北大方正人壽的間接實際控股股東。
其實,這并非是北大方正人壽的首次股權轉讓。回首這家成立于2002年的老牌壽險公司,在過去的20年中,已經經歷過兩次股權轉讓及兩次更名。
據悉,最開始北大方正人壽是由海爾集團旗下青島海爾投資發展公司和紐約人壽合資成立的,當時的名字為海爾紐約人壽,中外資股東各持股50%。彼時,紐約人壽與海爾的聯姻就像一場“閃婚”,從當年雙方接觸到簽訂合作意向書僅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可見成立之迅速。
不過,受股東經營理念、市場競爭力不足等諸多因素影響,這場“閃婚”還是沒有經得住時間的考驗,2010年,紐約人壽選擇與海爾分道揚鑣,將所持50%股權分別轉讓給海爾以及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
當時,對于出清海爾紐約人壽股權,紐約人壽曾這樣表示:“一個主要股東擁有人壽保險公司的多數股權是最佳的選擇,海爾最適合帶領合資公司向前發展。股權轉讓后,紐約人壽將公司的財務、管理資源專注于其他市場,為廣大保險客戶提供服務。”
紐約人壽退出后,海爾持股比例增至75%,明治則持股25%,海爾紐約人壽的名字變為海爾人壽。2011年,海爾人壽進行了一次增資,增資后,海爾持股比例降至70.76%,明治持股比例增至29.24%。但后來為了避免一家股東股權占比過大,監管曾要求海爾將持股比例減少至50%以下。于是,這也有了第二次股權變更。
2012年4月,北大方正集團進入,受讓海爾持有的51%股權,海爾的持股比例降至19.76%,明治持股比例不變,海爾人壽的控股股東從海爾變為北大方正集團。隨著股權的變更,海爾人壽的名字也變為北大方正人壽。
兩次股權變更、兩次更名,最終成為北大方正人壽如今的樣子。而隨著第三次股權轉讓,北大方正人壽或又將迎來新一輪的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依據監管規定,“一家集團不能同時控制兩張相同的保險牌照”,也就是說,在中國平安旗下已有平安人壽這張壽險牌照,如果再納入北大方正人壽,則不符合監管規定。而且,有媒體在此前表示,平安人壽正考慮出售方正集團的壽險業務,這也意味著北大方正人壽或迎來第四輪股權變更,但何時進行,尚不得而知。
所謂“事出必有因”,要說北大方正人壽與平安人壽的交集,還要回到那場“校企巨無霸”身陷債務泥潭與后期走上破產重整之路的故事中。
眾所周知,北大方正集團作為一家名校創辦的國有控股企業,在國內頗具影響力。一開始,北大方正靠電腦等IT產品做大規模,方正電腦的銷量一度擠入全國第二,僅次于聯想集團。后來,北大方正集團逐漸擴大規模,以IT產業為基礎,逐步形成了IT、醫療、產業金融、產城融合等業務的產業格局。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北大方正集團資產達到3060億元,凈資產總額為655億元,其中,北大方正集團旗下的6家上市公司市值近700億元。如此規模下,誰也不會想到北大方正集團會陷入債務的泥潭。
然而,天不遂人愿,自2019年開始,北大方正集團就陸續被暴出深陷債務泥潭。2019年12月,北大方正集團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流動性緊張,未能及時籌集資金,不能完成超短期融資券“19 方正 SCP002”的支付,構成實質性違約。這是北大方正集團的首次違約,此后,方正集團背后巨大的債務壓力接連暴露,不能清償的債券曾達24只。
于是,2020年2月,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對北大方正集團的重整申請,并指定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
據有關媒體報道稱,北大方正人壽重整消息傳出后引來各路投資者關注,中國平安就在其中。直到2021年1月29日,北大方正集團發布公告稱,最終確定由中國平安、珠海華發、深圳市特發集團組成的聯合體為方正集團重整投資者。平安與北大方正集團的“姻緣”就此開始。
平安參與北大方正集團的重整順利進行,在2022年1月,銀保監會正式批準平安人壽運用自有資金482.18億元投資新方正集團,投資完成后持股比例約66.51%。拿下新方正集團控股股權的中國平安,也開啟了自己的新布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入主北大醫療,通過醫療資源協同,打造自身獨特的金融保險服務。對此,『A智慧保』也曾分析:
2022年12月22日
平安入主“新方正”:做強金融“現在時”,擁抱醫療“未來時”?
由于只鐘情于醫療資源,才有了后來要“賣掉”北大方正人壽的消息。
從當下看,即然北大方正人壽的第三次股權變更已基本落定,那么對于北大方正人壽而言,又該如何利用好這次重新開始的機會?
回首北大方正人壽的發展歷程,其經營并不理想。尤其是在2012-2016年期間,出現連續虧損,直到2017年,北大方正人壽漸入盈利期。不過,這份安穩并沒有持續太久,因大股東的破產重整,北大方正人壽也受到一定影響。2020年北大方正人壽虧損10.08億元,2021年盈利1.56億元。但從償付能力看并不樂觀。
北大方正人壽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32.89%,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65.78%。對此,北大方正人壽表示,是因為公司投資于原方正集團下屬企業的信托計劃計提減值所導致。因此,北大方正人壽一方面加強與方正集團管理人和重整投資人的溝通協調,推進關聯債權風險處置,另一方面積極協調新老股東方,組織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資本補充方案,以盡快解決償付能力不足問題。可謂成也股東,敗也股東。
而此次,由于新控股股東新方正控股的出現,給了北大方正人壽再一次脫胎換骨的機會。對于未來,北大方正人壽依舊充滿信心。在2023年的新年致辭中,北大方正人壽總裁李平表示,會堅持走價值發展路線,以聚焦價值、倍增發展為核心目標,推動經營改革、管理升級、專業強化,實現公司價值、員工個人價值雙提升,致力于成為合資公司典范。
同時,李平還勾勒出新三年的發展藍圖,即標保超過20億元,原保費突破100億元,客戶數量突破100萬。
“作為平安集團的一分子,融入平安文化,借助平安賦能,充分利用平安管理經驗、創新科技能力、‘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等豐富資源,幫助公司、隊伍更好地發展,幫助業務伙伴更輕松地展業。公司已經成立了戰略發展改革中心,將著力優化管理效能和資源利用效率,在公司價值最大化上發揮建設性作用。而備受關注的康養項目正在穩步推進,相信2023年一季度一定能跟大家見面。”
但愿北大方正人壽成為平安保險的一棋子,借勢實現融合。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A智慧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