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隨著壽險業轉型改革逐步落地、銷售環境持續改善,今年以來上市險企壽險業務整體呈現回暖態勢。
近日,上市壽險企業一季度保費收入情況相繼披露,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3272億元,同比增長3.9%;平安人壽保費達1717.7億元,同比增長5.6%;太平人壽保費為566.1億元,同比增長0.8%;人保壽險保費同比下降0.56%,降幅較2022年全年降幅收窄;新華保險同比微降0.2%;太保壽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2.6%,但3月單月實現同比增長。新晉上市險企陽光保險也披露一季度數據,旗下陽光人壽保費收入為308.9億元。
盡管不同公司在保費收入方面有所分化,但整體態勢向好,拉動市場信心,壽險業發展前景被一致看好。在去年,受到疫情反復波動的影響,壽險業展業受限,NBV整體表現不佳,僅有陽光保險實現了業內罕見的正增長。但邁入今年以后,市場對Q1NBV轉正已有預期。
開源證券研報分析表示,考慮到宏觀經濟復蘇勢頭良好,居民投資意愿有所回升,儲蓄型保險產品需求或維持相對高位,銀保渠道受自身及外部因素雙重利好有望保持明顯增長,預計2023Q1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NBV)同比將明顯改善。
國泰君安發布研究報告稱,壽險重疾險基數見底,普惠型保單沖擊大幅減弱,疊加旺盛的儲蓄需求,預計行業NBV在2023年將實現復蘇。
不僅如此,代理人隊伍的持續優化也為壽險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從剛剛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雖然上市險企仍在減少代理人數量,但整體減幅已趨緩,不僅如此,中國太平還實現代理人規模正增長,達到39.1萬人,為行業企穩釋放更多積極信號。
另一方面,代理人隊伍質態改善顯著,產能大幅提升。比如平安人壽新增人力中“優+”高素質代理人占比同比提升14.1個百分點,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2.1%;陽光人壽達到MDRT標準的人數同比增長31.4%,人均產能同比提升13.9%至1.4萬元。
在傳統的代理人渠道之外,各家險企也不斷構建其他渠道優勢,形成多元協同發展。較為典型的如陽光保險在團險、融客、網銷、經代等渠道也在加快發展步伐,優化業務結構,探索創新發展模式,提升價值發展能力,滿足不同場景下客戶需求。去年,陽光人壽其它渠道總保費收入合計71.9億元,同比增長7.6%。
整體來看,壽險業渠道、產品體系、銷售環境、受眾需求等都在逐月向好,推動行業價值潛力提升。
光大證券提出,過去人身險行業因渠道轉型承受的壓力已基本釋放,目前高價值率保障型產品銷售已持續降至歷史低位,未來隨著代理人隊伍規模逐漸企穩、績優人力產能不斷提升、線下展業恢復助力保障型產品銷售回暖等,2023 年頭部險企NBV 增速在低基數下有望實現集體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