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一名不只懂保險的理財博主
最近這兩天發生了兩件大事,把朋友圈炸了。
(資料圖片)
一個是跟房產圈有關,另一個是跟保險圈有關,各種財聯社的電報截圖在刷屏。
表面上看這是兩件事,房產、保險互不相干,但仔細想想就能發現,其實最直擊深處的原因,都一樣,經J托不住了。
恰好這兩個圈子我都非常關注,我分別說說各自的影響。
……
先說房產圈的事吧,跟大多數人關系都比較大。
因為普遍的想法是保險可以不買,但房子嘛,就算嘴上說著不要,可時候到了該買的還是會買。
有的朋友可能知道了,就是深圳變相取消二手房的指導價了。
對于想在深圳買房上車的人,買房門檻要降低很多。
有一說一,指導價這個東西,真的很有“智慧”。
沒記錯的話這招應該也是深圳先使出來的,在沒有調整限購限售規則的情況下,直接往樓市身上倒了桶冰水。
增加首付,降低貸款比例,起到去杠桿的作用。
具體有多強,舉個栗子大家就明白——
一套市值800萬的房子,在沒有指導價的情況下,首付三成就是240萬。
但如果這套房子有指導價,比如政府定的是600萬,那么銀行在批貸款的時候,就要按照指導價走。
銀行最多貸給我們:600萬*70%=420萬。
剩下的800萬-420萬=380萬,就是買家實際要承擔的首付。
很明顯,380萬>240萬。
所以指導價的出現,大大提高了購房門檻,降低了貸款比例,強行壓制了一波購房需求。
老破舊還好,但越是好的、貴的房子,影響越大。
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交易數據,2022年深圳二手房的交易量相比2021年,直接砍半了…
而這次180°大轉彎,對于身處深圳,有購房需求的朋友來說是個好事,首付壓力降低了。
對于深圳樓市來說,也是個好事,此舉肯定能激活一部分客戶掏錢上車,讓樓市回暖。
而有意思的是,我朋友圈里有廣州上海深圳各地的朋友,為什么都對深圳此舉感到興奮呢?
因為深圳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投資炒房的群體相比其他城市,占比更高。
指導價的玩法是從深圳開始的,現在調回最初的狀態,大家都拭目以待。
如果成交量馬上起飛,且穩住不掉,我們即便沒打算在深圳買房,也要多關注下自己當地的樓市情況了。
但如果只是普通回暖,說明需求還是疲軟,一邊走一邊看,不用著急。
當然,不管怎么說,這意味著zf又想拿夜壺出來用了。
哎,距離我有上海房票還有5個月,有點小緊張
……
說完房產說回我的主業,保險。
最近也是被各種刷屏,3.5%的時代結束了,3.0%的時代正徐徐拉開帷幕。
據多方消息,快則5月底,慢則6月底。
這意味著,保險公司要調低未來的投資預期收益。
以前收到保費后,可以假設這些保費按照3.5%增值,以后則只能假設按照3.0%增值。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在市場內卷如此嚴重的當下,統一降低預定利率后,開發的產品利潤率能更厚,對降低經營風險有好處。
畢竟大環境不好,各種利率一降再降,保險公司也不好維持3.5%的收益。
對于監G來說,強制保險公司提高安全邊際,保司的經營風險變小了,監G未來出面幫忙擦屁股的概率就降低了,也是好事。
唯一就是對消費者不太好,消費者未來買到的新產品,性價比會降低。
對于健康險如重疾險、醫療險、壽險等,同樣的保額,保費要上漲一波。
對于年金險和增額壽這類儲蓄型保險,交同樣的錢進去,未來能領到的本息和會變少。
這點我在這篇文章有說過
→《哎,掀桌子了…》
講真,我也沒想到,自大學畢業到現在,從業還不到10年,居然就遇到了兩次這么大規模的、涉及整個保險業的調整。
第一次是從4.025%降到3.5%,
第二次就是3.5%降到3.0%…
不禁感嘆,人在大勢面前,真的太渺小了
未來一段時間會有各種產品陸續下架的消息出來,可能是重疾險,可能是增額壽,也可能是年金險。
總之最后肯定是一個不落,全部GG…
而我能做的只有兩件事,
一個是提供好產品下架的通知,讓大家知道,什么產品比較好,要走了。
另一個是給保險知識薄弱,但有保險需求的朋友,做好規劃服務。
你恰好需要,我恰好專業,我們一拍即合、事半功倍~
有需要的戳↓
好啦,最后還是要提醒一下,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要冷靜。
如果買的是一個3.5%的爛產品,可能還不如買個3.0%的好產品
要是遇到拿不準的產品,也可以跟我咨詢確認~
本文版權屬于《荔枝保》微信公眾號(lgbaoxian),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及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系dukept@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小寶精選劃算保險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荔枝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