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國·內蒙古糧食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在京發布。指數以2015年至2019年為觀察期,通過“指數化”語言反映高質量發展情況,標志著內蒙古糧食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評價體系初步形成。
運行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內蒙古糧食高質量發展指數達到122.97點,較基期2015年上升22.97%,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3%,顯示出內蒙古糧食產業進入高質量穩定發展新階段。分項結果顯示,內蒙古在糧食生產、倉儲物流、糧食加工、糧食購銷、應急能力、綜合保障能力等方面探索成效顯著。
指數研究專題顯示,2011年至2019年,內蒙古糧食年均增產量占全國糧食年均增產量的六分之一。2019年內蒙古對全國其他省份的糧食貢獻量約450億斤,其中糧食凈調出量約200億斤、工業用糧約200億斤、肉蛋奶外銷轉化的飼料用糧約50億斤,且在糧食商品率、糧食加工業等方面對全國糧食產業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均有明顯提高。
在會議現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張韶春表示,中國·內蒙古糧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發布,標志著內蒙古糧食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評價體系初步形成。通過指數的運行與監測,可以客觀反映全區糧食工作成效與短板,為探索糧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制定糧食政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李棟 實習生 陳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