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全國財政預算報告受到高度關注。
赤字率2.8%左右、財政支出26.7萬億元、退稅減稅2.5萬億元、轉移支付近9.8萬億元、地方專項債3.65萬億元……翻開今年預算報告,數據增減之間,政策變動背后,關系著“國”與“家”,回應著百姓期盼。
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規模比去年增加2萬億元以上,支出的重點有哪些?透過這些數據,有何信號意義?
支出端有保有壓
預算報告顯示,教育支出仍是“大頭”。增加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教育一體化;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安排230億元、增加30億元,支持多渠道解決“入園難”問題;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安排302.57億元,增加25億元,支持培養更多技術技能型人才。
今年,繼續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按照只增不減的原則安排1650億元、增加84.76億元,并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推進鄉村振興底子薄的地區傾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導向,今年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617.58億元,增加51.68億元,支持各地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在社會保障方面,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安排1546.83億元,增加70.62億元,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表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切實做好民生保障,是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預算報告的各項重點支出看,主要指向經濟社會穩定、科技創新、鄉村振興、防范化解風險等方面,有利于持續改善民生,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財政通過收入端精準減負、支出端有保有壓,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戰略,將有力有效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
財政支出強度有保障
從近年我國赤字率來看,2020年為3.7%,2021年下降到3.1%,2022年進一步下調至2.8%左右。赤字率下調,是否意味著財政支出強度減弱?
楊志勇分析,赤字率和地方專項債等安排,以及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都是積極財政政策的要求,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體現。財政正常運行是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發揮作用的基礎。在統籌政府財力的前提下,赤字率下調至2.8%左右,有利于財政可持續運行,有利于防范財政風險。同時,由于可用財力的增加,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將得到更好發揮。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2.8%左右的赤字率是在預計財政收入持續增長下作出的安排。這有利于合理安排債務規模,有效防范化解風險。同時,財政支出規模擴大2萬億元以上,會帶動企業投資,創造就業崗位,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從而擴大社會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有效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
減稅降費惠企紓困
減稅降費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支持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
楊志勇表示,擴大先進制造業增值稅留抵退稅適用范圍,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繳稅費,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以及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等,都可以讓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發展得到進一步支持。
今年退稅減稅的規模將達歷史上最高,約2.5萬億元;政策發力更加精準,制造業等6個行業的退稅減稅規模將達1萬億元,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益受惠規模也將超1萬億元。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將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基本原則是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
一方面,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另一方面,綜合考慮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促進消費投資、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顯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場信心。
預算立足“穩”“準”“保”
“今年的預算報告充分體現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通篇貫穿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這一主題主線,對政府工作報告各項部署安排均作了細化落實。”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甘肅代表團3月6日下午分組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全國人大代表、省財政廳廳長張智軍說,預算報告凸顯了“穩”“準”“保”三個方面的特點。
張智軍代表說,“今年的財政赤字適當下調,按照2.8%左右安排,比去年下降0.4個百分點,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保持上年規模,安排新增限額3.65萬億元。”這些政策安排調控精準、不急轉彎、不急剎車,有利于財政政策實施的連續性、穩定性。
“發力‘準’,著重體現在圍繞重點戰略任務、強化資金保障方面。”張智軍代表說,今年的預算安排對黨中央部署的重大戰略、安排的重要任務、關心的重點領域都有實實在在的體現。比如,中央財政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安排1650億元,較上年增加87.8億元,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保’的方面,近年來中央財政通過‘保重點、保地方、保市場’的方式調整優化結構,將更多的資金用于保障基層運轉、兜牢民生底線。”張智軍代表說,從民生保障看,今年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安排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46.8億元,居民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這些實打實的有力措施,更加體現了公共財政屬性,傳遞了千方百計保基本民生的鮮明政策導向。
預算報告中一項項支出安排的背后,反映出政府資金的投向,傳遞了政策調控的動向,彰顯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