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消費者在超市購買到過期食品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依法判決超市退還消費者購物款并承擔10倍懲罰性賠償。
2021年1月,杜女士在某超市內購買了兩塊某品牌酷爽椰子味夾心白巧克力,金額共計9.6元。該巧克力的生產日期為2020年4月10日,保質期為42周。
杜女士購買后經過計算,發現其購買時已經超過了該巧克力的保質期。杜女士認為超市出售過期食品,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賠償責任,故將超市訴至法院,請求退還購物款,并賠償1000元。
庭審中,被告超市辯稱,杜女士購買過期商品后,第一時間都是以舉報、提起訴訟等作為條件索要財物,行為不具備正當性,屬于職業打假人。且杜女士的職業為律師,判斷力遠高于一般消費者,并不會因過期食品而遭受損害,故不同意原告訴請。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原告買賣合同依法成立并且有效,被告超市出售過期商品,已構成根本性違約。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或者損失3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為1000元。被告超市作為食品經營者,銷售已過標示保質期的食品,屬于《食品安全法》規定的“明知”情形,應當向主張損失的消費者進行賠償。
而對于被告辯稱杜女士身份不屬于一般消費者,根據法律規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超市退還原告杜女士購物款9.6元并賠償杜女士1000元。判決后,被告超市未提起上訴,該案一審生效。(記者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