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者按|2023年4月18日,以“擁抱汽車行業新時代”為主題的2023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滬舉辦。2023上海車展作為今年全球第一場A級車展備受全球汽車行業矚目,搜狐汽車邀請整車及汽車產業鏈的70余位海內外車企先鋒做客“汽車咖啡館”訪談間,以“車展快問答”的形式就當下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趨勢、新特點進行深入探討。
以下為理想汽車智能空間副總裁 勾曉菲的訪談實錄:
搜狐汽車:搜狐的網友大家好,我對面的嘉賓是理想汽車智能空間副總裁勾曉菲。曉菲總好,跟我們搜狐的網友打個招呼。
勾曉菲:搜狐的網友大家好,我是理想的勾曉菲。
搜狐汽車:首先是“快問答”環節,今年理想展臺上有什么重點的新車?
勾曉菲:這次車展理想展臺上最值得關注的是新發布的“雙能戰略”,包含電能部分,我們以前一直都是增程車,發布了基于800V超充純電解決方案。基于智能化,有這個月底要跟大家見面的AD Max 3.0的平臺。
搜狐汽車:第二個問題,電動車和燃油車是競爭還是替代關系?
勾曉菲:如果是純燃油的話,肯定市場空間越來越小,長線肯定是混動+純電兩個組合。
搜狐汽車:那您覺得混動是過渡期嗎?
勾曉菲:不,混動一定是常態。
搜狐汽車:是以什么樣為維度的常態?
勾曉菲:長線去看混動是沒辦法完全被純電取代,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全國三四億輛車全都變成純電的話,將是非常大規模的耗電量,國家電網也支撐不了這個功率。
搜狐汽車:您認為智能化水平對于消費決策的影響有多大?
勾曉菲:我覺得長期看一定是決定性的。首先,在NPS調研上,智能化一直都是處于幾個用戶關注排行比較靠前的問題。長線去看,當智能駕駛完全實現了的時候,用戶買車基本就是買的是智能空間到底能給你帶來什么服務,所以這一定會成為用戶買車首選關注的要點。
搜狐汽車:因為整個汽車行業大家都說很卷,您怎么看今年包括未來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
勾曉菲:我覺得現在是個比較關鍵的窗口期,剛才您提到的很卷,其實大家都在充分競爭的過程中。我們首先就要想明白現在這個行業到底在競爭什么,在我們看來,最核心的競爭要素無非就是能源模式和智能化。
大家之前總是覺得能源模式就是去解決碳排放或者解決環保問題。但在我們看來,除了這些以外,能源模式更多是能夠拓寬用戶對用車場景的期待。可以想像一下,燃油車很難說在一直在車里使用座艙,因為大量的尾氣排放是不安全的,所以新能源可以讓我們更多拓展車的使用場景,這也是我們去關注能源的一個模式。
我們這次車展發布的“雙能戰略”是一直想要解決在這個行業里最核心的能效問題。理想在最開始發布新車的時候沒有選擇純電而是增程式,也是在考慮增程式的效率。大家以前都在開個玩笑說,理想汽車就是掛一個大的充電寶,其實就是我們掛了一個充電寶,可以讓用戶在開的過程中沒有焦慮。
在純電方向,我們覺得混動效率可以達到用戶的使用體驗,所以在整個新能源領域,混動是一個核心的競爭方向。
第二是智能。我們主要還是要看怎么提升用戶體驗,無論智能駕駛還是智能座艙,用戶的整體體驗沒有達到非常好的效果。舉個例子,回看手機行業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切換也是一樣,在當時的窗口期,諾基亞、摩托羅拉為代表的手機拼的是功能,當時大家都在卷功能,可以發彩信、視頻電話、照相。但真正到了智能時代,我們可以認為手機的功能是無限極,什么功能都可以有,沒辦法把它枚舉出來。在當時那個時代,傳統手機廠商還用“卷”功能的方式,去和手機生態去抗衡的話,顯然不是和一個體量在做競爭。所以我覺得智能化方向也是一樣,下一個時代真正要做出屬于座艙全新的交互框架、交互體驗,基于這套更舒適或者更便捷、更自然的交互框架,孵化出全新的生態,這才是智能化的未來。
搜狐汽車:您剛才講,比如以手機為例,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它是從硬件到了觸屏交互的轉變,從汽車來看,您覺得最適合未來汽車使用場景的交互模式到底應該是什么?以及技術的臨界點是否到了?就像如果沒有觸屏的技術,我們也沒有辦法使用智能手機。
勾曉菲:對,我們的判斷是,未來車內最適合的交互一定還是基于對話的,但這還有一個前提一定是基于空間場景的整體交互框架。好比去年伴隨理想L9首發的空間交互也是一樣。
第一,為什么是空間交互,是因為車的載體是和電腦、手機完全不一樣的,因為電腦和手機是一對一的服務關系,用手機一定是自己刷手機,不可能我們兩個一起操作。
搜狐汽車:還是比較私密的。
勾曉菲:對,操作行為上一定是一對一的。但車空間是個一對多的形態,里邊可能會有很多乘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所以在空間的交互體系上,我們要建立空間的感知和表達的能力,就一定要知道空間里是誰在向我尋求服務,是誰需要和空間做交互。所以在視覺和聽覺兩個維度上,至少能夠在空間里感知到我當前服務對象是誰。同樣,當我感知到當前服務對象是誰的時候,在表達層面上一定要針對服務對象去給他基于視覺或聽覺的信息傳導。所以,在輸入/輸出端需要具備空間的感知和表達的能力。
當然我說的很簡單,但底層技術會非常復雜。比如第一個維度是,把我從物理世界感知到的信息進入到數字世界,我在數字世界計算完反饋回去的時候,從數字世界回歸到物理世界就需要有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整個空間坐標系對齊的動作。
第二個維度是,為什么說最終核心是基于對話的,比如今天不管乘客、駕駛員也好,在開車的過程中,車基于觸控的交互是體驗非常差的。觸控技術的來源是手機、PAD等終端可以跟著我走,就是我在哪兒它在哪兒。但今天車上的顯示器更像是家里的電視,它不是跟著我走,而是我跟著它走,它在哪兒我需要過去操縱它,所以未來人類希望機器是圍著我轉,而不是圍著機器轉。
最后,隨著ChatGPT的到來我認為拐點已經很接近,但不能說拐點已經到來。一個全新的技術真真正正的拐點就是從可用到好用。今天基于對話的交互體系,之前我們更多覺得必須得說對,不然車就聽不懂,它就沒辦法執行。ChatGPT讓我們看到,對文字的理解可以直接拉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不用在意怎么組織語言車才能聽懂,說出來它都能理解得了,到了這個狀態的時候拐點就會出現,會全面的往基于對話的大框架去轉移。
搜狐汽車:您正好提到ChatGPT,你認為當它出來之后,對于智能交互、智能座艙和智能空間來說,它最重要的意義是什么?
勾曉菲:它不單單只是語音這一點,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全新的交互方式。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用傳統的觸控和語音交互方式去理解,觸控的交互方式更多的是給你呈現車的能力,你根據現有能力的基礎上去運用。
比如空調的開關,我知道按下去之后空調就會開,再按下去空調就會關。比如像蘋果手機的系統設置有一級、二級菜單,等于你要去學習它的邏輯,根據它的邏輯去操縱它。
但基于對話的的理解是一個端到端的。比如調節亮度一定是說把亮度調到多少,這在交互效率上就變得非常高效,更接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形式。所以交互的最核心本質是效率,效率越高越自然,人類就會越容易接受。
搜狐汽車:理想汽車組織架構也叫智能空間,把它設置成了一級部門這樣的概念,未來的車企是不是也都需要去重視智能空間這個方向?因為現在很多車企還把智能空間等同于智能座艙,不知道這個觀點您怎么看?
勾曉菲:我覺得需要。為什么?以終為始的去看,如果自動駕駛真的全面實現的時候,可能每家車企都會變成一個房地產商,大家都在賣房子,只不過這個房子能移動,那個時候大家選擇房子的時候無非就是像咱買房一樣,是買兩室一廳還是三室一廳。同樣智能化就是空間到底能給我帶來什么不一樣的體驗,這些就會變成我選擇這個房子最核心的點。
搜狐汽車:您認為未來什么樣的房子空間是最適合消費者的?在理想規劃當中的場景是什么樣的?
勾曉菲:沒有最適合的統一答案,我覺得理想汽車做得非常好的一點是能夠把細分用戶研究的很清楚。大家可能都會覺得為什么從理想ONE一直到L9、L8,都是大型SUV,是因為我們聚焦到細分市場就是家庭類用戶,因為這類用戶對空間有需求,他需要比較大的空間,比較多的座位,能解決全家人出行的問題。
如果我把細分市場定義到單身男青年,他核心訴求是上下班出行,他對空間大小就沒有什么需求,甚至他有可能覺得希望只有兩個座位,一個座位放包,一個座位開車,另外偶爾拉一個人,開起來方便,好停又好開,所以不一樣的用戶需求空間會有差異化。但最終的交互形態會往我說的方向發展,就和咱買房是一樣的。
搜狐汽車:今年上海車展是非常盛大的一屆車展,您如果有時間逛展的話,您自己比較關注哪些方向?
勾曉菲:我每次都會看,包含上午已經有人去看了給我發信息說現在美國的CES展越來越像汽車展,汽車展越來越像CES展。一些做3D引擎、偏科技化的公司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如果我們更多都是去看車里邊的技術怎么發展,我們還是在很窄的行業里邊往前走。
想讓一個行業快速發展的最核心方式還是跨出這個行業看看其他行業,比如今天我要研究屏幕的技術,可能會看電視、手機的發布會有什么技術。音響也是一樣,我可能會看影院或者家庭影院現在有什么新的音效技術。
搜狐汽車:理想汽車未來在能源上的布局或者產品規劃的?
勾曉菲:首先,中短期去看我們不會脫離家庭用戶,肯定還會持續服務家庭用戶。就像L9到L8到L7這樣,有可能我們會在價格空間上有些伸縮或者延展,但我們服務對象都是家庭用戶。之前相當于在新能源這條線上更多是基于增程技術,我們現在把另外一條純電路線也打開了,但是我們服務對象不會改變。
今天上午的戰略發布會我們介紹會出一款更加旗艦的車型,基于這款更加旗艦的車型有兩個分支,一個是增程,一個是純電。增程和純電將來都會發布5款車,服務對象不會改變,價格區間會有些變動。
搜狐汽車:它針對的群體類型不會變,但純電和增程細分用戶會有什么不一樣?
勾曉菲:細分用戶還是會圍繞家庭用戶,唯一的差異有兩點:第一是預算,第二個是家里有多少孩子。比如像六座車,會更好服務兩個孩子的家庭,五座車會更好服務一個孩子的家庭。
搜狐汽車:謝謝曉菲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