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很想追看怡姐的她故事,記得關注不錯過連載
命運給你的禮物,早就按照標好了價格。這句話很適合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的女孩。
(資料圖片)
年少如她,正是豆蔻年華,肌膚如雪,吹彈可破,充滿活力。
她仿佛初春的花朵,含苞待放。
可惜,這樣美麗的初春花朵,因為家境貧寒,16歲就被父母送去做女傭。很快就要迎來人生的一場風雨。
她來到一個畫家家里,在這里,她將面臨終身難忘的選擇。
情竇初開的少女,在做女傭的時候,遇見了多情的畫家男主人,猥瑣的有錢畫商,還有青春熱情的屠夫兒子。
懵懂的她,會選擇哪一條人生路?
這部電影根據荷蘭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小說改編,畫中的女孩就是電影中的女主。我們跟隨一幅幅油畫般的電影,走近女孩的命運三岔口。
1 金錢至上還是愛情至上
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女,肌膚雪白,眼神純真,正是女孩最好的年紀,她這么早就遇見選金錢至上還是愛情至上的人生難題。
這樣的少女,就該在父母身邊備受寵愛,可惜,父親受重傷,家里沒了經濟來源,只能送她出來做工賺錢。
少女來到畫家維米爾的家,像林妹妹進了大觀園。
寄人籬下,看人臉色,謹小慎微,生怕走錯一步。
少女葛利葉的眼神中,也常帶著緊張,很少淡定從容。
她們當然又很不一樣。
林妹妹,好歹是到了外婆家,父母不在身邊,謹言慎行是有的,但也沒有辛苦勞作,還有寶哥哥護著,有其他妹妹作伴。
少女葛利葉,孤單單一個來到富人家,費盡全力,學著洗衣做飯,還要為男主人清潔畫室。
更可怕的,主人家來了贊助人,一個有錢的畫商,畫商看中了她。
畫商執意要畫家畫她和自己在一起的樣子。這是個可怕的建議,因為早有傳聞,被畫商看上的女人,都會遭遇名聲掃地甚至被迫懷孕的悲慘命運。
也就是說,畫商的本意是借著畫畫,侮辱和包養女孩。
女孩就像一個被看中的獵物,很難逃脫。
飯桌上,少女被畫商抱住,她趁著大家說話,掙脫走開。
街頭,人們議論紛紛,少女勾搭畫商想要更多錢,她和心怡的男孩認真爭辯,她只是女傭,一點也不想和畫商沾邊。
后院,少女在晾衣服,畫商不死心,要上前非禮她,少女拼命掙扎,正好女主人出現,畫商才沒有得逞。
對少女充滿嫉妒和恨意的女主人,為什么會幫助少女,難道只是碰巧?
或許,女主人也曾遇見這樣的事。
一個女人行走在17世紀的荷蘭,整個國家還在追尋獨立解放。女人,哪里有那么多自主權。
少女葛利葉,終究沒有選那條有可能讓她物質豐厚,卻人格屈辱,被有錢的畫商包養的道路。
她,沒有跟著命運隨波逐流。
2 選門當戶對的少年愛情,還是期待未來有更好的
女孩葛利葉太美好,青春動人,就算不說話,都能吸引很多男人。
有不懷好意的,有天性多情的,還有年少熱情的。
當女孩孤身一人在外做工,她面臨很多誘惑,這些誘惑可能是機會,也可能是很大的危機。
年少英俊的屠夫兒子,在女孩去買肉時,看中了她。
他常常去找葛利葉,拉著她說年少的心情,和愛她的心。
葛利葉和男孩一起,是輕松自在的,他們都是底層出身,有共同的話題。
兩人天性簡單,赤誠,少年少女很容易就能暢快的聊天。
和男孩在一起,葛利葉很自在,這應該就是最好的年輕愛情吧。
葛利葉美貌,但家庭貧寒,沒有讀過幾天書。
她面對富有猥瑣的畫商,自卑又自傲,遠遠躲開他。
遇見優雅多情的畫家,她又很自卑,不敢多說話,她沒讀很多書,也不太明白藝術究竟是什么。
只有和少年在一起,葛利葉才覺得自在,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輕松聊天,也偶爾爭執幾句。
葛利葉應該選擇這個門當戶對,簡單又貧窮的愛情么?
她,沒有很快給男孩答案,畢竟她還很年少,想看看清楚自己究竟該過怎樣的人生。
3 選中年畫家的情欲還是少年的愛情
少女初次離家,就遇見了畫家這樣多情的中年男人,她該如何自處?
當葛利葉,認真和少年說,你怎么會認為我會和富有的畫商在一起?
少年簡簡單單一句話,就讓少女慌張起來。
“我擔心的不是他”
他知道,他都知道,少女對畫商厭惡,對多情的畫家卻有留戀。
留戀什么呢?
畫家是氛圍的高手,他帶著少女看云,辨別云彩除了白色,還能看到什么顏色。
他和少女一起躲在照相機暗箱里,看他的畫。
少女心跳加速,慌慌張張。
她努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畢竟,她的身份和男主人隔著很深的溝壑,何況男主人有妻子和好幾個孩子。
可是,多情的畫家怎能放過這個美麗的女孩呢,就算為了藝術,他也要讓女孩情愿為他做點什么。
比如,他要女孩為他做模特,畫畫給那個肯出大價錢的畫商。
女孩,可以抗爭畫商的威逼利誘,卻不能決絕畫家的期待。
她的理性告訴她,絕對不可以。可是感性卻不由不同意讓他為自己作畫。
甚至,她戴上了女主人的珍珠耳環。
當少女,忍受著耳洞的疼痛,按照畫家想要的樣子,側頭微笑,好像期待著什么。
畫家準備畫畫時,對少女很是溫柔,一坐到畫架旁,他就恢復冷靜,指點少女做出他希望的表情。
電影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個驚人畫作就在這樣的微妙氛圍中完成了。
少女在畫作完成后就離開了,受到女主人的驅趕,也有她自己的理性。
她明白,畫作完成,她就要完全隔開和畫家的距離。
未來的她也許會更明白,畫家于她,更像是情欲吸引,而不是坦坦蕩蕩的真摯愛情,甚至,在畫家看來,她就是為他的藝術服務的。
這也是,少年說的“我擔心的不是他”,少年最擔心她抵擋不住畫家的誘惑。
16歲的少女葛利葉,差點選擇這條最危險的那條情路,沒有金錢沒有愛情,只有沒有名聲的情欲之路。
就算,影片的最后,畫家給葛利葉送來了那副驚艷的珍珠耳環,這也不能掩飾他內心,并沒有真正尊重少女葛利葉。
當葛利葉的年紀,還分辨不清,這究竟是愛情,還是情欲誘惑時。已婚的畫家為了自己的藝術,對少女的魅惑是很不負責任的。
他更像是在利用少女的天真。
幸好,兩人,除了精神交流,沒有發生更多別的故事。
少女,在理性和感性的交戰中,回歸原本的生活。
三條情路,她沒有明確選哪一條,在她還沒有確定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生活的時候。
寫在后面
17世紀的荷蘭,正是資本經濟興盛,人們走出宗教束縛的時候,女人渴望走出牢籠,卻依然沒有太多選擇。
有錢的市民們,喜歡購買市民生活的油畫,畫家畫更貼近世俗生活的作品,而不是過去的宗教歷史畫作。
畫家和贊助人的關系前所未有地密切,也因此,畫家更依賴贊助人。
在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少女面臨該選擇怎樣的愛情命運三岔口的選擇。
畫家夫人,有文化會彈琴,嫁給多情的畫家,時時擔憂婚姻的穩定,要撫養七個孩子,擔心家里的經濟。
畫家的丈母娘,冷靜理性,掌控這個家的財政大權,為了穩住畫家女婿這個搖錢樹。她甚至冷血勸說女兒,不要太管控自己的丈夫。
還有那個看著自己的父親為別的女人動心的小女孩。她常在背后向媽媽告狀。
女人們,在看似物質豐富的年代,依然沒有太多選擇。
要么像葛利葉這樣,努力做工辛苦維持生活,要么嫁給愛情,卻可能為了維護家庭,苦苦掙扎。還有一種就是沉淪于有錢人,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女人的經濟地位注定她們在新時代,也沒有很多選擇。
只有到了,女人真正有經濟地位,才更有選擇,不以男性的獵物出現,更有可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慶幸,少女葛利葉沒有輕易做出抉擇,她躲開畫商,離開畫家,也沒有輕易嫁給屠夫兒子。
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有太多女人為了盡快原生家庭,草草進入婚姻,最后婚姻中迎來更大的麻煩。
除了名利、情欲和愛情,女人的情路,還有一條,先自尊自愛,足夠明白I及I自己的人生再來做選擇。
只有這樣才是一條更負責的道路,為自己也為那個未來在一起的人。
人生的岔路口,你認為一個女人選擇怎樣的情感之路?
本文原創,圖片網絡精選
如果你喜歡怡姐的她電影連載,歡迎點贊評論,我會為你寫更多的她故事。
@怡書影,和你一起,探尋她的生命秘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