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國際護士節即將來臨之際,5月11日上午,北京市衛健委召開“學思想、護健康,推動首都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系列之優質護理服務專題媒體溝通會,通報了近年來首都護理工作取得的進展。會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介紹了該院護理服務工作情況。圍繞“健康”這一最重要指標,宣武醫院的護理工作持續探索,不斷提升護理服務內涵,用專業化、特色化的護理工作為百姓打造“就診-住院-居家”的全流程護理服務,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建立11個特色護理門診解憂患者自我照護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護理部主任韓斌如介紹,宣武醫院建立了11個特色護理門診解憂患者自我照護。作為“雙國家中心”承載單位,宣武醫院的護理工作突出神經科學與老年醫學兩大特色,形成了認知訓練、康復居家、小兒癲癇、產褥期護理、造口、PICC維護、心臟起搏器隨訪、牙周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護理、糖尿病足傷口、腎病水腫等11個專科護理服務門診,涵蓋了從頭到腳,從母嬰到老人的全生命周期,使患者享有更全面專業的護理服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留住記憶,讓愛回家”是認知障礙患者家屬的心聲。在認知障礙護理專科門診中,護士通過圖片訓練記憶力,模擬購物、移動數字訓練計算力,數字連線、找不同、聽故事答問題、成語接龍、互動游戲等訓練,提升患者認知能力,留住患者寶貴的記憶,非常受患者及家屬歡迎。
在護理門診中,護士與醫師無縫銜接,聚焦患者術后康復、居家護理、慢病管理等方面的“煩心事兒、揪心事兒”,制定個性化、一站式、全流程的護理方案,通過耐心地講解、標準地示范、細心地解答、專業地指導,將患者的疑問消除,心結打開。截至目前,宣武醫院特色護理門診累計為1萬余名患者解決了居家自我照護的難題。
“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是醫患雙方共同的愿望。在住院患者快速康復的過程中,宣武醫院護理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探索:在病區建立康復園地,配置爬墻尺、拉伸帶、助行器、移動多媒體設備、繪制運動測量地標線、呼吸功能訓練器具等訓練器材與設施;護士借助多種工具指導患者進行多樣性即時實訓、護士同步糾偏等。
韓斌如介紹,以“如何幫助帕金森病患者克服行走困難”的護理康復為例,護士在高質量完成護理工作的同時,每天帶領住院患者練習八段錦30分鐘;對于術后患者,護士一方面陪同患者進行單腿站立、緩慢下蹲、床上抬腿訓練,另一方面通過發出邁步指令、標記距離來指導患者調整行走姿勢。帕金森病出院患者中,接受康復護理的患者與沒有接受康復護理的患者相比,其總體的平衡得分改善了5.1分;步行速度加快了10.9 m/min。通過康復護理,幫助患者走得更快、走得更穩,回歸正常生活有期盼。
創新“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
宣武醫院還延續護理關愛“一老一小”居家康復。近年來,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護理服務需求,宣武醫院積極創新“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借助“掌上宣武醫院”APP等互聯網平臺,開展“一老一小”特色互聯網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全程化、專業化的延續性居家護理。
韓斌如表示,聚焦認知障礙老年人行動不便、無家人陪伴的“痛點”,宣武醫院把認知訓練護理門診開到了線上,在“互聯網+護理服務”平臺與患者進行實時溝通,指導認知功能訓練、進行健康教育及定期認知功能評估預約等,并解答居家照料康復問題。“線上+線下”的認知訓練既解決了出院后的護理斷檔問題,又為不能來院就醫的患者解除了煩惱,目前線上認知訓練已占總干預量的27.4%。
圍繞產前健康促進與產后母嬰護理,醫院開展了關愛新生命線上護理行動。針對新手媽媽最關心的“焦點”,宣武醫院護理團隊在線上開展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個性化指導,產后母乳喂養指導、產婦康復護理、新生兒黃疸監測、新生兒臍部護理等,為母嬰健康保駕護航。2022年,互聯網診療出診二十余次,推送新生兒護理視頻二百余次,線上產后健康講座百余次、解答問題千余次,形成了圍產期全程一體化護理,讓新媽媽們的康復與育兒更加得心應手。
與基層醫院牽手打造同品質護理
通過多種舉措,宣武醫院致力于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大醫院的優質護理。為緩解區域內護理服務供給的不平衡,方便社區百姓就近就醫,宣武醫院以區域內百姓健康需求為導向,與基層醫院牽手打造同品質護理。針對慢病患者存在的長期護理需求,護理團隊通過輸出護理技術、輸出護理管理,為基層醫院護士提供實訓基地,補充醫聯體內醫院護理疑難病例的技術力量,遠程會診等舉措提升區域內護理水平。幫扶回民醫院、門頭溝區醫院兩家三級醫院相繼開設靜脈治療、造口、糖尿病足、下肢靜脈潰瘍、壓瘡、心臟康復等7個專科護理門診,幫扶合作醫院實現居家出診、開辟線上線下護理服務途徑,使區域護理服務水平提升、范圍擴展。
在此基礎上,合作醫院繼續下沉護理服務至養老院、社區服務站,為更多百姓提供與三甲醫院同質的護理服務。該醫聯體內的合作項目也獲得了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優質護理服務醫院—社區聯動示范單位、優質護理服務共建示范醫院。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編輯/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