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槐珂
久居城里,民俗風情已淡出我們的視野。前段時間回樂東鄉下參加親戚婚禮,半夜里去迎親,難得遇上一回。樂東傳承古崖州文脈,當地婚俗也有諸多講究。
【資料圖】
洗頭
女子出嫁前一天稱為“洗頭日”,女方家大宴賓客也在洗頭日。在這一天里,新娘要洗頭,灑水,開額,修眉,絞面,收拾整潔,容光煥發。而這一系列的女工需由生辰八字相匹配的長輩來完成,由誰來灑水(即往額頭上彈幾點水花),誰來開額(絞額)都是有講究的,就連坐向也有講究。
開額也算是女子的一種成年禮,日子設定在出嫁前一天。開額之后意味著已長大成人,往后從一而終。
搭棚
迎娶新娘前一日,男方家是搭棚日。這一天,男方家庭院搭起棚架,張燈結彩,布置新房,貼紅雙喜,仿佛盛大的節日,為迎娶新娘、大宴賓客作好充足的準備。
中午,有一個儀式要舉行,就是挑檳榔。從族里選出年長的妯娌8或10人(取雙數圖吉利)挑檳榔、大米、圓餅等禮品到女方家,用竹籮筐裝置,上面蓋上寫著“永結同心”“百年好合”字樣的竹匾。祭祖,鳴炮,主婚人致辭,說大吉大利的話,然后才挑擔子出門去。女方家以同樣的儀式迎接,并以好酒好菜盛情款待。
摘媳婦
摘媳婦,就是迎娶新娘。“摘”這個字很有深意,有采摘果實之意,蘊含著等待愛情成熟的過程。
迎親中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叫“摘親”,往往由新郎的嫂子,或族里的女性來擔當,是迎親中的領隊。她領著新郎走在前面,手捧檳榔盒子,把新郎領到女方家長面前,敬上檳榔,盡婆家禮儀。
新郎偕同新娘敬拜岳父岳母后就可以把媳婦“摘”走了。新娘子出門時候有再多的不舍也千萬不能回頭,因為那樣有將來會悔婚、離婚的忌諱。
新娘子被“摘”回來后,只能在新房里待著,不可與大家共餐,不能在眾人面前大聲說笑,就連吃飯也是避開人群悄悄進行的。若有進入新房的客人,須微笑著敬上檳榔,柔聲細語,侍奉茶水。
安床
起轎出發迎親后,男方家里要開始啟動一個安床儀式。
其實,婚床之前就已經安置好,只是儀式啟動時再稍微移動一下床腳,然后放置繡著鴛鴦的枕頭、被褥等床上用品,再在床上擺放用紅紙條圈住的糯米團一對,在床頭貼上“安床大吉”的紅色字幅。鳴炮后,讓族里小男孩立刻爬上床去搶吃,并在床上滾幾滾,期待早生貴子,旺丁添福。
捧茶
入夜,燈火通明,夫妻在天地桌前拜天地,在庭前拜父母,再登高堂拜祖宗,然后對拜。天蒙蒙亮,八方賓客前來喝喜酒,場面熱鬧,喜氣洋洋。臨近中午,客人漸漸散場后,還要舉行一個儀式——捧茶。
夫妻在主婚人指引下再次拜堂,家里老小濟濟一堂,新郎領著新娘挨個介紹長輩并敬上檳榔,捧上茶水,長輩贈以紅包,新娘此時也會回贈自己帶給夫家的禮物,如給婆婆贈送的往往是一雙精致的尖頭繡花鞋子。晚輩是不夠資格接受捧茶的,只能在一旁看熱鬧,但也有禮物。
“唱官”(唱歌)
摘媳婦回來的當天晚上也是極為熱鬧的,猶如舉行盛大的派對,伴郎伴娘共聚一堂。年輕人鬧洞房,花樣百出,歡聲笑語不斷。村里的老年人會聚集過來聽“官子”(歌曲),這一天晚上男方家還會請“官公”(男歌手)、“官母”(女歌手)來“唱官”,一唱一和,曲調或高亢激烈,或婉轉悠揚,歌詞內容關乎愛情。
樂東九所、黃流一帶傳承崖州文脈,“官公”“官母”唱的是民間流傳、大家耳熟能詳的崖州民歌。
和門
迎親第二天,叫和門日(也稱為回門日),就是新郎新娘雙雙返回娘家的日子。
回家路上遇見行人,無論老少,新娘子都會敬上檳榔,禮貌待人,娘家聚集族親,準備好酒好菜款待女婿。
回門當日,夫妻酒足飯飽后一起返回婆家,開啟新日子,婚禮到此便告圓滿結束。(王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