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器人指用于醫療場景中輔助醫護工作,提高醫療、保健服務的機器人,它們基于醫學與數據,融合多學科與人工智能為一體,具有深度學習能力。依據不同適用場景與提供的服務,醫療機器人會配備種類不一的特質部件,所以它們的外觀、大小、形態、結構、性能各不相同。
醫療機器人可以模擬手術,代替醫護人員執行對人體有損害的操作,具有誤差小、安全性高、不會生理疲勞等優點,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輔助醫護人員工作,還可以提供精準手術服務,縮短老年人術后康復時間。利好政策不斷出臺、老齡化對老殘輔助和護理的社會壓力,以及高素養醫護人員缺乏等這三大因素驅動,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醫療機器人將成我國醫療工具和手段的前沿發展方向。
醫療機器人行業分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醫療機器人的產業發展,可以從核心技術、產品類型、醫療場景和后端服務四方面來看。除了伺服電機、傳感器、控制器、減速機、系統集成等機器人核心技術,醫療機器人的產品開發還涉及生物傳感、觸覺傳感、3D視覺、導航控制等關鍵技術發展。
醫療機器人產業鏈的上游為機器人零部件,主要由伺服電機、傳感器、控制器、減速器、系統集成構成;中游為醫療機器人整機的生產制造; 下游供給于智慧醫療市場的需求端,主要應用于醫療的手術、康復、護理、移送病人、運輸藥品等領域。
從產業集聚來看,企業主要布局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但鮮有醫療機器人專業園區。北京、深圳、上海三個一線城市醫療機器人產業實力最為雄厚,長三角地區由于在醫療設備領域擁有完備的產業鏈條、豐富的市場渠道,已經占據醫療機器人領域區域發展的制高點,珠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緊隨其后。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大部分醫療機器人企業的產品仍處于研發和臨床階段,僅有天智航、安翰醫療、柏惠維康、大艾機器人等少數企業的產品通過NMPA(原CFDA)的審批,上市銷售。下游 的應用領域,隨著人工智能、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和認知計算等技術逐漸成熟,醫療機器人向醫療的各個領域滲透,涵蓋包括外科手術、醫院服務、助殘、家庭看護和康復等各個層面。
醫療機器人行業進入 “綠色通道”,比原先上市申報流程壓縮半年左右的時間,加快了上市步伐。據報道,已經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綠色通道”的國產醫療機器人包括天智航、華科精準、微創機器人、威高、康多等多家企業的多款產品,且已經有產品獲批上市。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國內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我國醫療機器人在總體質量和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的同類產品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高端醫療機器人依賴進口。針對這一現狀,我國政府近年來在高端醫療機器人領域多次出臺強有力政策,推動提高醫療機器人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吨袊圃?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國家層面政策文件將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和突破點,注重對具備重大臨床價值醫療器械的投入力度,鼓勵突破進口壟斷技術,提高醫療設備國產占有率,實現從模仿到引領的跨越式發展,全力推進醫療機器人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醫療機器人行業前景與風險分析
目前醫療機器人行業正處于從培育期到成熟期的過程。相較于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的研發難度大,面對個性化病患更難標準化,醫療機器人研發也涉及多學科交叉。目前醫療機器人還存在諸多問題,包括僅少數服務機器人實現整體任務自動化、產業鏈不夠健全、人才缺口大等。
從產業發展的周期來看,醫療機器人正從培育期邁入成熟期,目前尚處于產業導入期,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但相較于工業機器人而言,作為機器人行業第二火熱的賽道,醫療機器人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滲透程度仍比較低。
工信部發布的《醫療領域機器人應用優秀場景公示名單》將醫療領域機器人應用場景劃分為輔助診斷機器人、康復機器人、配送轉運機器人、清洗消毒機器人、其他機器人等5個方向,每個方向又具體區分出多個種類。
利好政策不斷出臺、老齡化對老殘輔助和護理的社會壓力,以及高素養醫護人員缺乏等這三大因素驅動,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醫療機器人將成我國醫療工具和手段的前沿發展方向。
目前,數字化、智能化成為智能醫療機器人重要發展方向,隨著國內產學研合作的逐步深入,以及資本對產業熱點的追逐,智能醫療機器人技術研發進展不斷加快,產品也向更多應用場景延伸。
我們對醫療機器人行業進行了長期追蹤,結合我們對醫療機器人相關企業的調查研究,對我國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市場競爭格局與形勢、贏利水平與企業發展、投資策略與風險預警、發展趨勢與規劃建議等進行深入研究,并重點分析了醫療機器人行業的前景與風險。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想要了解更多醫療機器人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國內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