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俄烏戰事延宕40天有余。世人在為俄烏沖突揪心之際,不應忽視幕后黑手——美國。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煽風點火、火上澆油、添柴拱火、隔岸觀火、趁火打劫,挑起戰爭從中漁利、玩弄“雙標”禍亂世界的霸權主義本質昭然若揭。今起,參考快評欄目推出“且看美國”系列評論,一組七篇,敬請關注。本文為第一篇。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道(文/向洋)
自俄羅斯與烏克蘭2月兵戎相見以來,危機仍在發酵。俄烏之所以走到兄弟鬩墻這一步,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要論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無疑是有“邪惡帝國”之稱的美國。
一方面,美國背信棄義,在冷戰結束后持續推進北約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的安全空間。冷戰結束前后,美國方面曾明確承諾,“北約絕不會向東擴張哪怕一英寸”。俄羅斯也一直尋求北約以法律形式保證不再東擴。因此,在上世紀90年代北約啟動東擴進程時,美國內部人士便對此發出了警告。美國前駐蘇聯大使喬治·凱南1998年警告說:“我認為(北約東擴)是一場新冷戰的開始。俄羅斯人將逐漸作出相當負面的反應,這將影響他們的政策。這是一個悲劇性的錯誤。”在2008年4月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小布什政府推動北約宣布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將成為成員國”,就連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也承認:“試圖讓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確實太過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