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日本《朝日新聞》2月20日刊發一篇文章,題為《俄烏沖突一周年——對俄制裁反噬歐洲》,作者是宋光祐、金成隆一、和氣真也。文章摘編如下:
站在烏克蘭一邊的歐洲不顧俄羅斯反制和能源價格高企引發的“反噬”效應,依然選擇在對俄經濟制裁方面繼續加碼。正是由于曾經的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制裁對自身造成的影響已經深深波及重要產業和民眾生活。
在“鮮花王國”荷蘭,有一座被稱為“玻璃之城”的小城,名叫韋斯特蘭,這里距離維米爾的故鄉很近,就是那個畫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維米爾。
小城滿眼都是種植有鮮花、蔬菜的溫室大棚。荷蘭是全球農產品出口額僅次于美國的國家,其中花卉和溫室栽培的蔬菜占據半壁江山。
1月中旬,記者來到一年栽種800萬株洋蘭花的溫室種植企業Ter Laak采訪,天花板上安裝的LED燈管照射著紫紅色、黃色等300種洋蘭花。
負責人亨克·德容告訴記者:“我們已經將照明設備更換為更節能的LED,成功節省了40%的用電量。”
溫室內不同品種的花卉都有自己的溫度要求,且需要24小時恒溫。一直以來該行業的能源供應都依賴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但是在遭到歐洲制裁后,俄羅斯出于反制的目的收緊了天然氣供應,電費開支急劇上升。能源成本高企對洋蘭花的影響尤其嚴重,2023年的產量預計將比上一年下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