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過敏性皮膚病的高發時節,近日,以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簡稱AD)為代表的過敏性疾病患者在皮膚科門診中逐漸增多。
據專家介紹,特應性皮炎是一種由2型炎癥反應引起的系統性免疫疾病,具有慢性、炎癥性、復發性三大特點,患者需要針對核心致病原因從進行對因治療,重視治療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
【資料圖】
河南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守民教授介紹,特應性皮炎為什么會癢、為什么會反復復發、如何從根源進行治療是AD患者最關注的三大問題,他們期待獲得規范化診治和長期疾病管理,而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作為皮膚科的高發疾病之一,特應性皮炎的誘發關鍵細胞因子,是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患者如果早期罹患特應性皮炎,往往提示未來可能會逐漸出現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等其他2型炎癥相關疾病。尤其對于青少年和兒童患者群體而言,皮膚健康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影響生長發育,也容易產生自卑消極等情緒,影響其心理健康和正常社交。
在河南省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禹卉千教授接診的患者中,介紹,15歲的小王原本活潑開朗,自確診特應性皮炎以來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出現消極、抑郁等負面情緒,學習成績也漸漸下滑。
專家說,門診上像小王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病,存在季節性加重的情況,易反復和久治不愈的特點,嚴重影響了患者工作、學習與社交,甚至危害其心理健康。因此,特應性皮炎不僅要緩解炎癥更要長期管理,持續控制瘙癢與改善皮損、減少或避免復發,實現長期疾病控制、改善生活質量是特應性皮炎的治療目標。
特應性皮炎患者如果進行規范治療并做好長期管理,不僅可以讓皮炎消退、瘙癢緩解,還可減少發生后續食物過敏和過敏性鼻炎、哮喘的風險。
張守民教授強調,在臨床中,缺乏長期規范管理疾病的意識反而是患者最常見的誤區,這些診療不及時、不規范行為易導致患者病情反復發作。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往往期待長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式。
禹卉千教授表示,多種新治療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劑等的臨床應用是中重度AD治療的革命性進展,從機制上來講,生物制劑是對因治療,精準作用于關鍵致病因子IL-4和IL-13的信號傳導,從根源抑制炎癥反應。
過敏季特應性皮炎高發,長期規范診療與日常科學防護缺一不可
在門診中,也有一類特應性皮炎患者,會主動了解疾病知識,積極與醫生溝通互動,重視規范診療,使得病情控制得很穩定。正如曾經皮膚十分粗糙的小李(化名),來門診時滿身皮疹和抓痕,但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接受創新治療并堅持定期復診,如今皮膚已漸漸恢復光潔,整個人也自信開朗了起來。
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部分患者會經歷反復發作、多次就診的過程,而不規范治療會影響患者的長期疾病管理。因此,患者需要特應性皮炎的專業醫護團隊進行長期規范指導。
禹卉千教授建議說,患者如果出現相關癥狀,應尋求專業醫生團隊幫助,及早診斷病因,并接受規范化臨床診療及全病程科學管理,這對于降低2型炎癥共病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對疾病認知的深入以及診療水平的提高,禹卉千教授提醒,春季是過敏性疾病高發的季節,由于溫度和濕度的變化,特應性皮炎患者往往會出現更加明顯且反復的皮膚干燥、瘙癢等癥狀。
除了規范治療,患者同樣需要在“衣、食、住、行、洗”方面注意日常科學防護,幫助減少皮損和瘙癢的發生。
衣:選擇穿透氣性好的棉質或麻質衣物,避免穿著過于緊身或合成纖維的衣物,引起過敏反應;
食:避免辛辣、過甜食物以及食入致敏物質,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
住:指注意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濕度,盡量減少生活環境中的變應原,不養寵物、不鋪大毛毯;
行:不建議經常去公園、植物園、家裝市場等高致敏性場所,同時避免長時間處于太陽暴曬的場所;
洗: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和清潔用品,選擇溫和、無刺激性的產品清潔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