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寶山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走進淞南九村社區,開展“談輻不色變,走進輻射生活”科普活動,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生活中的輻射問題。
活動現場,對于社區居民普遍關注的家用電器和通信基站的輻射問題,環境監測站的專家們耐心地講解,并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及使用專業設備為居民科學準確地測量數值,引導大家正確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輻射,消除人們對輻射會危害人體健康的顧慮和擔憂。
特地趕來參加活動的張阿姨向專家詢問手機輻射是否會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專家們現場拿著檢測儀對張阿姨的手機進行檢測,數據表明手機的電磁輻射數值最高僅為4.1 v/m,遠低于國家限值12v/m,完全符合國家規定。這讓張阿姨放心多了,她表示:“通過防輻射活動,讓我們知道了平常使用手機是安全的,輻射很小。我們會將這些知識傳播給其他人,讓大家都學習下。”
據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是電磁輻射,大到通訊基站、小區變電站,小到手機、家用電磁爐、路由器等。大量監測表明,這些生活中的輻射很小,不會造成電磁污染,對公眾健康也是安全的。此外,我國在輻射環境保護領域建立了嚴格的制度和標準體系,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嚴格管理、安全第一”原則開展放射性污染的防治,遵循“預防”原則開展公眾電磁環境曝露的控制。
復旦大學教師、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表示:“我們想以活學活用的形式,在社區為居民群眾普及生態環境相關知識,一方面提高大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另一方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深入群眾,關注群眾關心的問題?!?/p>
我們可以相信生活中各類伴有輻射的應用環境影響是可控的,不必對輻射謠言“談輻色變”。下一步,寶山區生態環境局將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持續開展各項活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營造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