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來,徐匯金融創新成果不斷。上海農商銀行漕河涇支行、上海浦發銀行濱江支行兩家科技特色支行相繼開業;漕河涇科創金融服務樞紐落地,徐匯企業獲上海普惠金融顧問綜合服務平臺首單貸款;徐匯資本發行首單非公開科創債;中惠醫療獲批區域首單專利許可費收益權質押知識產權貸款,一批金融創新成果形成良好示范。
【資料圖】
金融機構敢于金融創新,企業及時利用創新金融工具融資,徐匯正在加速推進科創金融示范區建設。
多方搭平臺、引資源
科創企業形成技術壁壘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但對于科創企業而言,投融資并非其專長。為了給企業更便利、更高效、更精準的金融服務,徐匯區積極與金融機構溝通洽談,基于產業發展特點,引進多個專業金融機構提供科創金融服務。
3月31日,上海普惠金融顧問綜合服務平臺正式啟動,漕河涇科創金融服務樞紐也同時落地,打造普惠金融顧問服務模式。通過精準把脈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務,為科創等中小微企業提供專業、便捷、免費的金融服務。
幾乎在同一時間,上海農商銀行徐匯漕河涇開發區支行正式開業,這是徐匯首家科創金融專營機構。該行構建五專服務機制和六維賦能體系,能夠為科創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價值鏈的綜合金融服務。同時,總行還出臺了一系列特殊配套政策來支持創新,比如專屬審批通道、審批權限提升、保護期人員績效補貼、適度放寬不良容忍度、允許一定金額內免計風險成本等。
4月26日,上海浦發銀行濱江支行首家上海AI特色支行開業。該行功能定位為“銀行網點 體驗中心 孵化器”,著力展現“智匯浦發”轉型特色。用一臺新型智能設備、一個AI智能形象、全程貫穿的AI技術手段來替代部分無需現場人工干預的傳統業務辦理。
這些特色金融機構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距離企業特別近。這不僅意味著更便捷的服務,也為更頻繁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共贏提供機會。
“點對點”上門服務
除了拉近距離,相關部門更將新的融資政策“點對點”送上門。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徐匯區和漕河涇開發區給予了大量的關注和支持,不僅僅是普及和引導,還多次到企業拜訪,讓我們充分了解政策。”逸群海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伍朝暉頗有感慨。這是一家定位于數字醫療的創業企業,同時也是以研發為主的輕資產公司,融資難度可想而知。
在徐匯區和漕河涇開發區相關工作人員上門提供服務后,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為企業向銀行融資提供擔保和支持,企業的一個個問題也得以順利破解。
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是徐匯區與漕河涇開發區總公司共同打造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雙方各注入2500萬元風險備付金,推動政銀企三方對接,為區域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綜合性融資服務。目前,累計為628家企業提供低息純信用貸款31.44億元,其中有20余家企業成長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或小巨人培育企業。
目前,平臺已經第五輪運行,合作銀行從三家擴容至六家。徐匯已建立常態化監測服務問詢,服務對象也從漕河涇企業擴展到徐匯區所有企業。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徐匯區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08.77億元,同比增長57.5%;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38.62億元,同比增長87.8%,均高于總貸款增速。
企業敢闖敢干,多個“首單”落地
平臺資源到位,貼身服務上線,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效果再次彰顯。上海普惠金融顧問綜合服務平臺啟動當天,徐匯企業維坤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坤智能”)向在場顧問提出科創型企業的金融需求及目前存在的相關痛點。交行上海市分行專家精準把脈,建議采用線上科技貸款與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相結合的模式。
從參會對接、平臺咨詢、服務跟進到貸款發放僅用時5個工作日,企業就通過網銀線上提款,及時補充了自身的營運資金,緩解了現金流壓力。這筆貸款也是上海普惠金融顧問綜合服務平臺的首單貸款。
敢于吃螃蟹的不止這一家企業。近日,漕河涇開發區企業中惠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獲得首單通過專利許可費收益權質押知識產權貸款,成功獲批上海銀行漕河涇支行授信500萬元。這是徐匯區首家企業通過專利許可收益權質押方式,成功獲批銀行貸款的第一單。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輕資產”企業成功獲批貸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了新思路,對于區內企業如何深度運用好知識產權無形資產,將“知識產權 金融”發揮更好的協同融合效應起到了典范作用。
同時,徐匯國有投資平臺徐匯資本也發揮債券市場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產業轉型升級功能,為徐匯企業發展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3月,徐匯資本成功發行首期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是上海首單非公開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和2023年以來全國同期限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最低利率。此次所募集資金,將專項用于科創基金出資、投資科創領域的非上市企業股權等。
未來,徐匯將匯繼續聚焦普惠金融力量賦能科創企業發展,把握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契機,積極探索科創金融的機制模式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金融服務體系,形成“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打造科創金融示范區。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