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lián)通、中國廣電四大運營商發(fā)放了5G牌照,中國正式開啟5G商用。截止2022年底,5G基站已達到231.2萬個,總量占全球超過60%,建成了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5G網絡。
去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不僅有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5G網絡,也是5G專利大國。當前全球聲明的21萬余件5G標準必要專利中,中國聲明的專利族占比近40%,同樣排名世界第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了《全球 5G 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2023 年)》。具體數據顯示,在有效全球專利族排名前10的企業(yè)中,中國企業(yè)占據了5家,相比去年又多了1家,可喜可賀。
這五家中國企業(yè)分別為:排名第1的華為,排名第4的中興,分別排名8、9、10位的大唐、OPPO和小米,這也是小米首次進入前10。
其他上榜的企業(yè)是:高通(第2)、三星(第3)、LG(第5)、諾基亞(第6)、愛立信(第7)。
排名前10企業(yè)的有效全球專利族數量占比,超過了全部專利族數量的75%,頭部效應明顯。
標準必要專利源于英文詞組SEP(Standards Essential Patents),標準必要專利是指實施該項標準必不可少的專利,可將其理解為實施一項標準必然會侵犯的專利。5G 標準必要專利主要由歐洲電信標準化協(xié)會ETSI(European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披露,ETSI為非營利性的電信標準化組織,是歐洲三大標準化機構之一,由歐洲電信委員會1988年批準。
由于標準必要專利所涉及的技術包含在標準中,標準的實施者為了實施標準就必須使用該技術,而無法避開標準必要專利。如果用替代的技術用來規(guī)避標準必要專利,就得付出巨大的研發(fā)成本,還要考慮市場對于替代技術的接受程度,綜合來看并不值當。
以高通為例,高通有眾多4G/3G/2G的標準必要專利,可以對全球的智能手機收取專利費用。按中國市場的手機出貨量計算,高通每年預計能收取中國手機廠商百億級別的專利費。蘋果也因為侵犯高通專利而遭到訴訟,最終不得不以天價和解費收場。
在5G時代,中國企業(yè)積極參與制定標準,布局標準必要專利,這份報告顯示,中國企業(yè)繼續(xù)保持著領先的局面。
盡管小米進入前10讓人感到驚喜,不過有點可惜的是,華為雖然繼續(xù)位列第1,受制于芯片等核心產品,近兩年無法推出5G手機,在手機市場的占有率不斷下滑。
華為高層也表示,只有美方同意供貨5G芯片,華為手機才能重新回到5G的懷抱。現在華為也開始收取5G專利費,以彌補營收和利潤下滑帶來的風險。華為表示,單部5G手機收費標準上限為2.5美元,這個標準還是非常低的。
5G標準必要專利全球前10企業(yè):中國獨占5家,華為繼續(xù)排名第1,小米首次位列第10!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