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圓桌交談、親子互動、體驗趣味游戲……回龍觀醫院成癮醫學中心近日舉辦“今天不在線”網絡健康使用夏令營,面向10至18歲青少年普及游戲成癮預防知識,傳授家長正確親子溝通技巧。成癮醫學中心主任楊可冰呼吁,暑期家長應盡量抽出時間,在現實世界里多陪伴孩子,才能從根本上防范孩子游戲成癮。
在夏令營組織的“親子大運球”接力賽上,一對父子格外引人注目。只見父親金先生和兒子小軍緊緊相擁,夾著氣球,“咱爺兒倆再靠近一點,保持步調一致,還有4步就到了!”比賽要求5分鐘內將氣球運至終點,但父子倆僅用3分鐘就順利越過終點線,完成交棒,贏得全場的掌聲與喝彩。久違的笑容同時出現在父子兩人臉上。
原來,小軍是名十足的“網癮少年”,金先生時常發愁,不知如何才能讓兒子徹底“斷網”。治療游戲成癮,很多時候根源在于修復家庭內部的矛盾,家庭治療往往比個體治療效果更好。楊可冰告訴金先生,游戲成癮受孩子的成長經歷和環境影響極大,家人的陪伴是治療游戲障礙的關鍵。金先生則表示,今后將嚴格控制孩子的游戲時間,并逐步用親子陪伴替代游戲陪伴。
“現在一些年輕父母,自己就愛玩手機,沒有耐心陪伴孩子,甚至讓一兩歲的孩子拿著手機玩,讓手機做‘電子保姆’。”專家表示,對于孩子而言,如果其興趣來源或刺激點主要來源于游戲這種非常容易即時滿足的方式,極易喪失延遲滿足能力。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從幼時開始,培養控制沖動、延遲滿足的能力,并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努力獲取某些滿足。
楊可冰說,預防孩子游戲成癮,作為家長應努力尋找與孩子的共同話題,增加與孩子的深入交流,對于孩子的疑問、挫折給予充分的尊重和反饋。如果對孩子的行為只進行簡單的硬性規訓,容易導致孩子拒絕交流,進而只能向游戲尋求安慰。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興趣愛好,如下棋、打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