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 焦宇煒 通訊員 李小龍 侯花語
近年來,黃河灘區遷建工程成了改善灘區群眾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尚陽村是祥符區曲興鎮黃河灘區遷建村之一,自搬遷入住尚陽社區,村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實現“搬得出、留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目標。
從斑駁的老院到嶄新的樓房。隨著遷建區落成,全體村民搬入墻體更加堅固的電梯房,現代化的設施、電器等和城里沒啥兩樣。尚陽村村民寧森感慨地說:“我這輩子算是值了,沒想到年紀大了還能住上電梯房。”
從追求溫飽果腹到提升生活質量。搬遷之后,生活條件改善,村民開始注重提升生活質量。環境衛生最先發生變化。搬遷前,村民家里各種雜物隨意堆放,院子想起來了才掃一回,到處都是灰塵、垃圾;入住樓房后,也開始“講究”起來,看到地板上有積水、灰塵、垃圾,就會時不時地拿起掃把掃一掃,拎起拖把拖一拖,閑置物品都放在樓下的車庫或者儲藏室,垃圾及時扔進樓下的垃圾桶。
從生活不便到生活便利。搬遷前,村民生活的便利程度遠不如今天,購買生活必需品要跑到六七公里外的曲興村或者是劉店鄉,上學要走很遠的路,看病要跑到鎮衛生院,也沒有足夠的場地舉辦集體活動。搬遷后,村民生活的便利程度明顯提升,購買生活必需品,社區內就可以解決;孩子去幼兒園、小學上學,步行幾分鐘就到了,教學設施先進,孩子們有足夠的場所奔跑、打鬧、嬉戲;社區內建有紅事房、白事房等場所,可以進行集體活動;敬老院、醫院等設施齊全,還配備了村醫提供醫療服務。
從收入來源單一到收入來源多樣。搬遷前,多數人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種植農作物。搬遷后,耕地減少了,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增多了。不少人在社區里開了店鋪,做起了生意,個別村民發展起了產業,例如坑塘養殖。村委會為有勞動能力的、愿意勞動的脫貧戶、監測戶開發了公益性崗位,進行村集體經濟二次分配,讓他們每月有穩定的收入,收入來源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