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總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大力度推進工會組織覆蓋,最大限度將勞動者吸納到工會中來,最大程度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職工心中。
一、做好頂層設計,構建“一體兩翼”制度框架指導建會。“一體”構建工會組織體系。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上海工會組織體系建設激發基層活力的工作意見》,積極構建以市-區-街鎮“大三級”工會為骨干,街鎮以下“小三級”工會為重點,區域與產業互為補充,全域覆蓋、重點突出的工會組織體系。“兩翼”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聯合10個委辦局出臺《關于上海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和服務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勞務派遣工、外包工等各類用工人員入會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攜手推進建會入會。
二、強化三個聚焦,擴大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織覆蓋。聚焦“重點建”,推動頭部企業建會。2021年先后推動美團上海公司、拼多多、享道出行等平臺企業建會。目前,餓了么、京東到家、獨立日、叮咚買菜、“三通一達”等頭部企業均已屬地建會。聚焦“行業建”,在區和街鎮層面持續推進行業工會建設。寶山、楊浦等區在貨運物流、醫養照護等行業,形成區級行業工會牽引、街鎮行業性“小二級”工會廣泛覆蓋的“1+N”行業工會組織體系;浦東、閔行、長寧等六區建立家政行業工會覆蓋會員2.3萬人。聚焦“兜底建”,發揮“小二級”工會作用。堅持“條里牽頭、塊里兜底、屬地建會、在地服務”的工作思路,對應黨建片區、社會治理網格,建立1094家區域性行業性“小二級”工會聯合會,條塊結合推動美團、餓了么、順豐約500個工作站點建立工會小組,就近加入“小二級”工會。
三、推進數字化轉型,讓職工入會更精準便捷。開展移動端“掃碼入會”,依托大數據平臺校驗信息,實現職工掃碼實時入會,并領取“上海工會電子會員證”。7家試點單位新增入庫會員52萬人,通過掃碼吸納會員12.7萬人。強化數字賦能,實現兩庫動態管理。探索工會工作融入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在“隨申辦”主頁上線工會服務專欄。將“百萬會員掃碼共享普惠服務”列為服務職工實事項目,吸引職工入會并享有服務。
四、整合各方資源,強化服務保障。落實經費保障。按照個人繳納會費、財政資金、工會經費1:1.5:1的比例,保證靈活就業人員工會經費,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靈活就業人員提供“五送”關心關愛服務。今年還推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專享保障、體檢巡回專車等服務措施。優化服務陣地。建設1135家“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100家園區(樓宇)健康服務點,為戶外職工解決休息、飲水等實際問題,提供就近便捷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