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27日,走進位于大方縣鳳山鄉羊巖村林場組的杜鵑蘭種植基地,一壟壟長勢喜人的杜鵑蘭鱗次櫛比地分布在道路兩旁,棕黃的松針襯托著碧綠的葉片,掩映在茂密的松樹林中。
杜鵑蘭,又名毛慈菇、冰球子、山慈菇,藥性味甘、微辛、涼,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大方縣因海拔和水文、氣候等條件適宜,所產的杜鵑蘭藥用價值極高,廣受市場青睞。
“我們種的杜鵑蘭,要比其他地方的貴一半以上。”說到杜鵑蘭,基地負責人林茂平滿臉掩飾不住的驕傲:“之前到處考察過,鳳山這邊也來過五六次,覺得不管是氣候、海拔、交通還是勞動力條件都很適合,就決定在這里種了。今年有100畝成熟,一畝產出高達400公斤,現在的市場價,鮮品都能賣500元一公斤,干品能上2800元一公斤。”
基地的面積有350畝,除40畝種植紫花三叉白芨外,漫山遍野種滿了杜鵑蘭。每年農歷四五月,滿山的杜鵑蘭開滿山坡,姹紫嫣紅,蜂蝶飛舞,分外美麗。
“在這里做工,活路不累,還離家近。”來自鳳山鄉謝都村光明組的朱佰琴笑著說:“我們從基地開始種藥材就在這里做工,最多的時候一天有60多個人,都是附近的老百姓。老板人實在,工資都是當天結算,一天一百塊錢,從不拖欠,去年我都結了六千多的工資,還有人一年就做了兩萬多的工資。過年的時候老板還給表現好的工人發了兩三千的獎金。”
“基地建在我們羊巖村,既解決了山地荒置的問題,還能帶動當地群眾務工增收。”鳳山鄉羊巖村黨支部書記張軍說:“350畝的面積,第一年土地流轉費9200元,從第二年開始按每年3%遞增,村集體增收,群眾得實惠,企業也得到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楊
編輯 余昌旭
二審 馮倩
三審 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