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科技浪潮再掀波瀾,人形機器人產業從技術突破邁向商業化爆發,產業正從“未來想象”向“萬億級現實”邁進。
行業迎萬億風口
政策扶持與資本熱捧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具身智能”納入重點發展方向,北京、江蘇等地設立千億級產業基金,目標2027年實現萬臺級量產規模。
與此同時,資本不斷涌入也為行業帶來新動能,2023年全球人形機器人融資額超54.7億元,特斯拉、華為等科技巨頭紛紛布局,綠的諧波、三花智控等供應鏈企業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呈現井噴式增長,頭部企業紛紛亮出量產“時間表”,其中特斯拉Optimus計劃2025年量產1萬臺,目標單價降至2萬美元以下,2026年產能更將提升至5-10萬臺,劍指家庭服務場景。
國內企業中,優必選Walker S1已在比亞迪、吉利等車企完成工業實訓,作業效率提升100%,預計二季度實現大規模交付;宇樹科技H1/G1機器人以9.9萬元起售價上線即售罄,訂單突破千臺。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也在持續拓展,從汽車裝配、物流分揀等工業場景,到家庭陪護、家務處理,再到醫療康復與應急救援,人形機器人正逐步成為多領域的“智能助手”。
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資金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人形機器人指數成交額占全市場的比例已經從去年 1-2%的區間上升至7-8%的區間。
前瞻布局 重拳出擊
回顧今年的A股市場,科技板塊熱度十足,雖然經歷了關稅沖擊,但是科技賽道彈性較高,領跑優勢明顯。今年以來算力、軟件、硬件、芯片等只要和人工智能沾邊的題材輪番起飛,在AI的加持下,人形機器人指數大漲,核心零部件、生產設備等細分賽道漲勢如虹。
基于對人形機器人賽道技術突破與商業化前景的堅定看好,部分基金公司布局多只人形機器人主題基金,致力于以專業投資精準捕捉萬億級產業紅利。如鵬華基金及永贏基金旗下多只產品重倉人形機器人賽道,方正富邦信泓在2024年年底將前十大重倉股清一色調整為人形機器人,根據wind數據,截至5月12日,這只基金A份額今年以來凈值漲幅達41.07%,方正富邦遠見成長一季報顯示,產品已轉型為人形機器人賽道基金,含“機”量100%,并在今年這波AI紅利中獲利,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方正富邦遠見成長A凈值漲幅29.08%。此外,方正富邦科技創新一季度末也將大部分倉位轉向人形機器人板塊,該基金今年以來漲幅超30%。
短期業績看,這三只基金也更有爆發力。其中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3日,在成立一年以上基金當中,方正富邦遠見成長A近一月漲幅20.93%,位列同期wind機器人概念主題類基金第1名,排在第2位的也是方正富邦基金家的一只人形機器人產品“方正富邦科技創新A”,近一個月業績漲幅20.05%,方正富邦信泓近一月漲幅也超17%,A份額達17.26%,排名前25名。
近一月人形機器人賽道業績前五:
數據來源:wind,截至5月13日
方正富邦基金經理吳昊稱,從市場需求來看,人形機器人在工業、服務、養老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機器人有望逐步替代部分傳統勞動力,提升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從技術角度看,人形機器人在感知、控制和交互等核心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深度學習算法的優化使其在復雜環境中的表現接近人類水平,而硬件技術的進步則進一步提升了機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從政策環境來看,人形機器人產業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25年3月5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將人形機器人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我們認為當前行業正處于從概念驗證到初步商業化的關鍵階段,盡管近期板塊已有所表現,但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技術的持續演進和市場需求的逐步釋放,人形機器人仍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