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頻頻分紅,傳遞“安全感”穩定投資者。
(資料圖)
9月16日,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管理的信澳先進智造股票型基金宣布今年第一次分紅。公告顯示,該基金以9月8日為收益分配基準日,基金可供分配利潤約為9.35億元,每10份基金份額分紅6.203元。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7月以來有714只(各類份額分開計算)公募基金分紅,合計總額超過200億元。
7月以來公募基金分紅超200億元
信澳先進智造股票型、信誠幸福消費混合、中歐紅利優享靈活配置混合、博時穩定價值債券等多只基金在近期宣布基金分紅。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714只(各類份額分開計算)公募基金實施大派紅包,基金分紅總額達到211.79億元。
其中,債券基金成為這一波基金分紅的主力。有611只債券基金實施分紅,分紅總額達到175.89億元,占比超過八成。
同時,有85只混合基金實施分紅,分紅總額達到30.63億元;15只股票基金、3只其他類型基金實施分紅,分紅總額分別達到5.24億元、0.03億元。
7月以來分紅金額較大的公募基金數據來源:Choice
分紅超過1億元的基金數量有40只。分紅金額最高的是長城悅享增利債券A,高達8.93億元;還有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主題靈活配置混合、農銀匯理豐澤三年定開債、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期混合等4只基金。
增強基金持有人信心
在公募基金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基金分紅呈現上升趨勢。
銀河基金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基金分紅總額達到2606.69億元,較去年的2463.53億元,增長了5.81%。
整體來看,2016年以來,公募基金年度分紅金額均超過3000億元。其中,2021年基金分紅金額達到5441億元,2017年、2018年的基金分紅金額分別達到4007億元、4455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分紅是基金合同約定內容,是體現基金業績兌現的方式之一,有利于提升基金持有人的投資獲得感,增強投資者持有信心。
如何看后市?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基金分紅金額較多的公募基金,大部分中長期業績比較突出。采取基金分紅的措施,也是基金經理主動控制規模、階段性調整基金持倉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基金經理對市場的判斷。
“8月以來市場風格有所回擺。”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經濟數據有所企穩,利好低估值風格預期修復。同時,貨幣環境的邊際收斂不再對小市值、高估值風格產生支撐。考慮到國際貨幣環境依然緊縮,國內貨幣寬松有底線,資產定價邏輯對于估值端仍不友好。市場情緒修復到高點之后,再度回歸理性,投資邏輯依然是當期盈利+估值合理。
魏鳳春認為,從配置盤角度看,流入趨緩,而交易盤仍維持高拋低吸,沒有持續性買入。今年市場資金端依然捉襟見肘,行情進入拉鋸狀態。
展望后市,平安基金認為,我國處于經濟復蘇的關鍵時期,資金流動性和宏觀流動性仍然充裕,支撐市場風險偏好修復。當前階段,需要尋找分子端仍然保持景氣的方向、以及邊際改善確定性強的方向,均衡配置,抓住回調帶來的低位機會。
具體來看,恒生前海基金投資經理謝鈞認為,新能源產業深度回調后,或迎來較好的布局良機。整個新能源產業依然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中國在新能源產業鏈的布局較為完善,各環節相關公司具備頂尖的競爭力,中國新能源(5.090,0.00,0.00%)產業長期成長邏輯依舊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