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據來源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
打造綠色天然黑土地底色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數據顯示,2000年至2021年,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增長了近2倍,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例由12.74%上升到25.36%。
寒地黑土、綠色天然是東北農產品的底色。在全國市場中,東北農產品有著明顯優勢,但是仍面臨著品類結構不均衡,農產品品牌建設有待加強,產業鏈、價值鏈有待完善等問題。東北農產品品牌建設,是將產業優勢轉變成市場優勢的過程,也是將農產品的產量變現為價值,從而提高農民收入、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
要增強農產品銷售的市場意識。種得好不一定賣得好。在農業生產保持優選優種、高產優產的前提下,應大力促進農民和企業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使農民們能夠充分了解、接觸到市場信息。企業也要提升農產品運營的品牌意識,充分調動市場資源,幫助農民提高收入。
打造產業集群,聚力培育農產品品牌。目前,一些農產品在品質上缺乏優劣定性標準,建立產業集群,有助于產品標準、服務標準的制定和落實,在競爭中降低成本,提高企業和品牌的競爭力;有助于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合作和產業鏈延伸,推動農業產業鏈現代化、產業服務優質化;有助于農產品上行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規模經濟效益。
品牌化、數字化是東北農產品發展的必行之路。東北農產品種類豐富,可以共同打造大品牌,做好聯合品控管理。比如吉林省著力打造“吉字號”品牌,把許多企業、商家的力量聚集起來,共同推動地方品牌建設,提升地區品牌知名度。同時,東北傳統文化也是一大特色,在品牌培養過程中可以將地方的鄉土文化特色發揮出來,提升差異化水平,培養消費者口碑,提升復購率和社會化傳播的機會。
總之,打造東北農產品品牌,需要全方位構建產業鏈、產品鏈、價值鏈相銜接的品牌建設體系,彰顯區域資源特色,加快推動品牌興農、產業升級。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讓黑土地持續煥發勃勃生機。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陳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