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7日晚,桂林大劇院上演戲曲實驗劇《誰是麥克白》。 記者李凱 攝
上周末,戲曲實驗劇《誰是麥克白》在桂林大劇院小劇場上演,中國元素和西方元素的完美結合,讓觀眾在感受戲曲魅力的同時,感受其所蘊含的道理和情感。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誰是麥克白》就改編于這部作品。在《誰是麥克白》中,通過時空穿越將麥克白與中國古代的趙光義、公孫子結合在一起,在舞臺上上演了一出“人人都是麥克白”的故事。六名演員在舞臺上扮演了十多個角色,他們用精湛的表演將中國元素和西方元素完美地結合了起來,全新的麥克白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誰是麥克白》是一部戲曲實驗劇,跟傳統戲曲不一樣的是,它打破了傳統戲曲的敘事風格和表演樣式,增加了很多新鮮而有創意的內容,演員們用戲曲和非戲曲的表演方式在舞臺上呈現這出精彩的戲,既有原著中的經典臺詞,記者在這部戲中也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戲曲的底蘊。
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國家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宋亞龍在這部戲中飾演麥克白、趙光義、公孫子這三個角色,以往他都是在舞臺上表演傳統京劇,這次《誰是麥克白》的演出經歷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新鮮的嘗試。“要將京劇的技巧與話劇的技巧進行融合,我希望我能很好地完成挑戰。”
一部好戲,除了演員的精湛演技,音樂也是一個重要內容。這部戲的作曲馮昊告訴記者,音樂往往在戲劇里面所起到的作用是給戲劇舞臺表達開啟另外一個空間,而這個空間會賦予這部戲劇不同的一層質感。這部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麥克白》,在整部戲里面,觀眾可以聽到的不僅僅是戲曲元素的音樂,還能聽到管弦樂、搖滾樂、電子樂等,通過不同的音樂風格賦予這部戲一個新的質地,也讓這部戲具有更多的現代意義。
“沒有看這部戲之前,我對這部戲也充滿了好奇,不知道我們傳統的戲曲如何來說外國的經典故事。”市民韋良慶說,看完這部劇不僅僅是對莎士比亞在原著中所說的“美即是丑,丑即是美”的思考,也是在回味戲曲在這樣一個舞臺、這樣一部戲中所傳遞出來的特別的味道,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記者譚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