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國健康險市場增長率有所下滑,若要在2025年底實現預測的兩萬億保費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需達到20%以上,這對于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是巨大挑戰。近日,“2022中國保險與康養產業論壇”隆重舉辦,水滴公司總精算師滕輝受邀參會并發表題為“好產品+好服務——健康險高質量轉型的底層邏輯”的演講,分享了水滴公司的健康險高質量轉型創新實踐,與行業共同探討中國健康險市場的未來發展之道。
發展受阻:健康險市場“瓶頸”和“卡點”頻現
(資料圖)
滕輝表示,隨著健康險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些瓶頸和卡點也逐漸出現。從健康險產品和服務供給的角度來看,主要存在健康險產品和服務供給單一,創新不足的情況。從健康險幾大險種來看:
第一,重疾險。導致用戶購買重疾險意愿不足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價格偏貴、保障杠桿不足、廣度偏低、非標體覆蓋短缺、創新程度有待提升等幾方面。
第二,醫療險。醫療險保障相對豐富,隨著醫療險創新的天花板逐步來臨,如今更多開始聚焦在微創新,價格上也受到惠民保沖擊,提升方向包括昂貴藥、創新療法等。
第三,護理險。目前來看,整個市場上的護理險的理財屬性大于保障屬性,用戶真正的護理服務仍未滿足,服務標準化和可及性有待提升。
滕輝認為,好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是未來健康險市場發展的最核心、最底層的邏輯。只有做好保險產品,做好服務,才能真正的發展壯大健康保險市場。
滕輝指出,好的保險產品及服務需要具備六個要素:一是要有一定的用戶基數,能覆蓋到足夠多的人群;二是保險的價格要在用戶可承受的范圍內;三要滿足一些人群的特定需求;四是購買渠道要能夠方便觸達,方便用戶的購買;五是要能夠解決用戶的真正痛點;六是相關的配套服務要完善,讓用戶有滿足感。
關鍵所在:如何打造“好產品”和“好服務”?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好產品、好服務?滕輝歸納為“三擴兩降”:擴人群、擴病種、擴服務;降門檻、降價格。
“擴人群”解決的是用戶基數的問題。目前大多健康險還是聚焦在標準人群和中青年人群。滕輝表示,如今國內老齡化趨勢加快,同時還擁有3億帶病群體和3億新市民,未來保險產品開發的重點,可以從健康人群擴展到帶病體人群、從中青幼擴展到老年人群;從城市擴展到下沉市場。
“擴病種”是為了更好解決用戶痛點。滕輝認為,未來重疾險的范圍不應僅僅局限于重疾,應擴展到整個疾病的品類。與此同時,可以采取用戶可以感知的、不依賴于疾病定義的方式,如失能險等。而以前被視為承保風險高的疾病、老年類疾病以及精神類疾病,或是未來健康險市場可挖掘的巨大空間。
“擴服務”是為了解決用戶“保險獲得感”的問題。滕輝表示,健康險不僅僅是賠錢,更是“陪”服務,健康險用戶更多的是需要醫療資源和醫療服務。健康險可以深度介入到診斷、治療、用藥、康復等一系列的過程。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又對服務提出了更多訴求,比如說康復的服務,上門護理的服務等。最后是保險業自身的服務,要使用戶賠得快、賠得好、賠得滿意。
“降門檻”是解決保險產品可及性的問題。包括放寬準入條件(并非降低核保標準)、聚焦老年人群和小微保險、將不可保風險變為可保風險等。
“降價格”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保險的普惠性。這里的“降價格”并非絕對意義上的降價,而是通過保險形態的設計和保險內容的創新來提高對用戶的性價比。另外繳費方式也可以變得更加靈活,如從年繳變成月繳。
此外,滕輝分享了水滴公司對“好產品+好服務”的一些嘗試。在產品方面,水滴公司今年推出了行業首款免健康告知的帶病人群可投保的重疾險——水滴藍海系列重疾險。該產品體現了“三擴兩降”,擴大了疾病的覆蓋面,價格也比較親民,而且降低了準入門檻,能夠有效觸達帶病群體、老年群體、新市民群體等。此外還有主打“降門檻”的水滴重疾險mini版,以及不設免賠額的百萬醫療險等。
在服務方面,水滴公司打通線上和線下服務通路。今年9月,水滴上線了“幫幫賠”,升級了數智化賦能的“八大協賠服務”和“四大理賠工具”,一站式解決用戶理賠難題。11月,“幫幫賠”正式開啟線下協賠試點,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聯動的協賠服務。此外,水滴公司還將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連接,提供覆蓋客戶生命全周期的服務,圍繞診前、診中、診后,為用戶提供診斷、醫療、用藥、康復等相關服務,力求給用戶更好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