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位置。(手機軟件截圖)
麻辣鮮香的螺螄粉。
(資料圖)
小店招牌。
操作間的工作臺。
在臨桂區榕山路有一家“聚祥高湯螺螄粉店”,絲滑而有韌勁的米粉裹著酸辣鮮甜的湯汁,配上店里秘制的配菜,俘獲了不少市民的芳心。這家高湯螺螄粉不僅成為了附近居民的小食堂,還引得不少市民跨區前來品嘗,正逐漸成為市民眼中的口碑小店。
★推薦理由 湯汁醇厚 口味地道
螺螄粉湯底鮮甜可口、螺味濃郁,尤其是加入折耳根,讓我甚至產生了“人在柳州”的錯覺。他們家的配菜分量大,滿滿一碗配菜,油炸過的腐竹吸滿湯汁,再配上清脆爽口的酸筍、豆角、木耳,吃了特別滿足。
——家住臨桂區榕山路的黃靜
★記者探店 一碗螺螄粉里 放了半碗配菜
傍晚時分,記者來到聚祥高湯螺螄粉店,雖還沒到飯點,但幾乎每張桌子都坐了人。店內的食客絡繹不絕,有附近的居民、有剛放學的學生、有下了班的打工族……
要想在這里吃到一碗心儀的螺螄粉,首先得在進門左側的收銀臺處點單,把偏愛的口味、需要加的配菜都告知老板,再拿上小票就可以在出餐口等著了。在等餐過程中,食客可以透過玻璃看見一碗粉的制作流程,以及工作間的衛生情況,吃得更放心。
操作間內,一名工作人員正站在一口熱氣騰騰的大鍋旁,熟練地燙著粉和青菜,一分一秒都不含糊,掐著時間撈起來放入碗中,傳給配菜臺的工作人員,再由配菜臺的工作人員按客人喜好加入配菜。在操作間的配菜臺上,腐竹、鹵蛋、鹵鴨腳等鹵菜被整整齊齊裝在大小不一的不銹鋼鍋盆內,還有堆滿配菜的小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食客盡快吃上粉,他們會趁著空閑時間提前將酸筍、豆角、木耳按分量備好,放配菜的時候直接倒在粉里,可以減少食客等待的時間。
在工作人員的有序配合下,依次加上配菜、鹵菜,再澆上一大勺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螺螄粉就出爐了,整個過程不超過三分鐘。端起這碗一半都是配菜的粉,濃郁的湯汁浸透了炸蛋,泛著亮色的油光,讓人不自覺產生想品嘗的欲望。
★小店故事 把家鄉的味道帶來桂林
小店負責人李婉妮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柳州妹,吃慣了柳州獨特的味道,自從嫁來桂林以后,還是經常想念家鄉的味道。“當時就想著自己開一家螺螄粉店,不僅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還能讓更多人吃上自己家鄉的味道。”她說。
6年前,因從事的服裝行業不景氣,她想在桂林開螺螄粉店的念頭愈發強烈。有想法就有了行動,沒過多久,她就真的把店開起來了,口碑也不錯。說到要如何做好一碗自己和顧客都喜歡的柳州風味螺螄粉,李婉妮有自己的心得。
“首先要自己喜歡,有熱愛才會做得好。”她覺得小時候吃的螺螄粉是有折耳根的,但現在市面上的螺螄粉店大多數都不放折耳根了,總覺得少了點味,于是她就把折耳根列入普通配菜菜單。她覺得在別的店吃完以后嘴巴有干澀感,也沒有小時候吃的那種味道。她向身邊開螺螄粉店的朋友取了經,在選材用料、時間上,反復琢磨,湯底終于復刻了小時候的味道。“這是每天的新鮮豬骨、牛骨,螺螄也是新鮮的。不僅要讓食客吃得好,還要吃得健康。”李婉妮撈出鍋底的骨頭給記者介紹,她每天堅持選用當天新鮮的豬骨、牛骨進行長時間熬制,拒絕使用高湯粉料調制,而且每天的湯都是一天一熬,保證新鮮。
“其次是滿足食客的需求,有回頭客的前提是食客認可你的食品。”這么多年她也是這么做的,趁著空閑的時間,就來問問食客味道怎么樣,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對食客提出來的問題,她都是立刻解決。對于食客反映的味道,她也一直在改進,爭取讓更多食客不出桂林就可以吃到地道的柳州螺螄粉。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很辛苦,那時候不舍得請工人,很長一段時間都休息不好。”她告訴記者,每天的食材都是自己親自去挑,每一道工序她都親自把關,雖然會花很多時間,但是很值得。“能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傳遞給別人,被別人認可的時候就覺得很開心。”她說,如今她已經把如何做好一碗螺螄粉當做一份事業,并希望越做越好,得到更多食客的認可。記者石艷紅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