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 |聚焦保險創新
過去兩年,美國人身險市場一直保持相對強勢,雖然整體趨勢有升有降,但個險銷售多次創下記錄,與國內壽險市場的頹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資料圖片)
此前,美國保險信息協會(Insurance Information Institute)根據美國壽險行銷調研協會LIMRA開展的調查和搜集的數據,發布了過去幾年的美國人身險市場統計數據,揭示了這一市場的產品結構、分銷渠道、主要壽險公司以及投資分布。具體表現為,產品方面,美國人身險市場的主要產品為年金,保費占比已經達到將近一半;渠道方面,獨立代理人仍然是主要分銷渠道,占比為50%;主要壽險公司包括西北互助、保德信金融、紐約互助人壽等。
下面來一起看一看這些詳細數據。
美國人身險市場:關于產品、渠道和頭部保司
根據美國壽險行銷調研協會LIMRA和Life Happens開展的2022 Insurance Barometer Study,1.06億美國人缺乏人壽保險或沒有足夠的保險。也就是說,2022年,大約50%的美國人投保了壽險。
對此,LIMRA和LOM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David Levenson表示:“雖然去年保單增長躍升至198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行業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確保家庭得到適當保障。”
這一點從壽險的需求差距也能看出。上述調查發現,美國壽險的需求差距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是12年前的兩倍多。
來源:2022 Insurance Barometer Study
所謂需求差距,指的是需要人壽保險和擁有人壽保險人群的百分比之差。2011年,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需要人壽保險,63%的人表示他們擁有壽險,需求差距是7個百分點。2022年,需求差距為18個百分點,表明人壽保險未滿足的需求在過去12年翻了一番以上。
當然,需求差距并不能解釋為美國受保群體的減少或是其他負面因素。從圖中可以看出,2020年至2022年,需求差距較為明顯,表明隨著COVID-19的爆發,美國人對壽險的需求有明顯的增加,這一點保觀在之前梳理美國壽險數據的時候就提到過。
產品結構:年金險為主要產品,占半壁江山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美國人身險市場上,傳統壽險已不再是主營業務,重點已轉移到年金險產品。
從2017至2021年的保費數據來看,年金險是壽險市場的主要險種,這五年間的保費分別為2872億美元、2697億美元、3398億美元、2946億美元和2858億美元,占總保費的百分比為48.1%、44.71%、50.01%、47.08%以及44.81%,基本上占到一半左右。雖然在2021年,年金保費較前一年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著其在人身險市場的主導地位。
來源:III
傳統壽險產品在五年間的保費分別為1371億美元、1451億美元、1510億美元、1431億美元和1595億美元,2018至2021年的增長率分別為5.84%、4.07%、-5.23%以及11.46%。
可以看出,美國傳統壽險在2020年及之前的增長率也是個位數,在2020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呈現出一種頹勢。但是到了2021年,取得了強勢的兩位數增長。LIMRA于2021年第二季度對美國個險銷售的調查顯示,在2021年前六個月,售出的保單總數增加了8%,是自1983年以來的最高保單銷售增長。同一時期,美國人壽保險總保費增長21%,為1987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大同比增幅。2021年上半年,總保費與2020年前六個月相比增長18%。
在疫情的刺激下,傳統壽險迎來了一波強勢增長,一舉突破了之前的頹勢。但是在這之后,傳統壽險的發展會延續增長,還是繼續保持頹勢,目前尚不清楚。
圖中列出的意外和健康險,指的是傳統健康險以外的獨特產品,是人壽/年金和財產/意外傷害部門提供的產品,包括各種與健康相關的專業產品,例如保單持有人住院或傷殘時的報銷;基于就業的短期和長期殘疾;長期護理、重大或災難性疾病保險。
2017至2021年,這一險種的保費分別為1693億美元、1831億美元、1850億美元、1847億美元和1892億美元,占總保費的百分比分別為28.35%、30.35%、27.23%、29.52%和29.66%。和傳統壽險相比,這一險種的增長率保持在個位數。
信用人壽保險是遞減期限保險的一種形式,保護銀行等債權人,但借款人支付保費。如果借款人在償還貸款之前死亡,該保單涵蓋未償還的貸款余額。保單的面值隨著貸款余額的償還而減少,直到兩者都為零。當保險貸款提前還清時,保險公司會將剩余期限的保費退還給保單持有人。Credit accident and health是一種類似的產品,如果借款人殘疾,這一產品可以提供月收入。
分銷渠道:獨立代理人仍為主要渠道
在壽險銷售的幾個渠道中,獨立代理人仍然是美國壽險的主要銷售渠道,控制著大約一半的個人人壽保險市場。
從2012年到2021年,獨立保險代理人在壽險市場的份額從44%增長到50%。同一期間,專屬代理人的市場份額卻有所下降,從43%下降到39%,直銷渠道略有增加,從5%增加到6%。
來源:III
獨立代理人渠道包括經紀人、經紀自營商、個人生產總代理和注冊投資顧問。專屬代理人則包括多線獨家代理和上門服務代理。直營不包括涉及代理人的直接營銷,包括消費者提交在線申請的網絡銷售。其他渠道則包括金融機構、職場等渠道。
LIMRA的2022 Insurance Barometer Study顯示,由于技術進步和COVID-19疫情,消費者轉向線上購買人壽保險。自2016年首次將在線購買作為研究選項添加以來,消費者對線上人壽保險購物的偏好增加了29%。但是相比獨立代理人,直銷仍然是占比較小的一個渠道。
另外一個頗具“美國特色”的銷售渠道是職場營銷,是在工作場所銷售員工自愿購買的保險和金融產品。這些產品可以單獨或組合銷售,保單持有人通常通過定期從工資中扣除來支付保費。根據Eastbridge Consulting Group的數據,2021年人壽和健康保險的職場銷售額總計83億美元,高于2020年的74.6億美元。當然,這種渠道在國內并不具有參考意義。
職場渠道產品構成 來源:III
在上述渠道中,獨立代理人成為主要的銷售渠道,不僅和美國壽險市場的產品有關,更是和專業代理人本身的專業能力和組織形式有很大關系。
相比之下,國內的渠道構成卻略有不同。數據顯示,2020年人身險各渠道占比分別為:專屬個人代理56.7%、銀郵代理31.9%、公司直銷7.4%、經紀代理合計3%,其他1%。
雖說中美兩國的壽險多數都是由代理人銷售的,但美國的主要渠道是獨立代理人,而國內則為專屬個人代理人。
個險、團險前十大承保商
以下是按照承保壽險/年金保險產品直接保費排名的前十大保險公司。從圖中可以看出,國內比較熟悉的公司有大都會、保德信金融、Nationwide以及美國國際集團。
其中,大都會保費規模最大,為978.61億美元,市場份額達到11.3%,緊隨其后的是Equitable Holdings,保費規模831.9億美元,市場份額為9.6%。Equitable Holdings此前是安盛在美國的子公司,后被安盛出售。
2021年人壽/年金保險直接保費前十大保險公司 來源:III
而從個險的直接保費來看,國內熟悉的公司會相對多一些,包括西北互助、紐約互助人壽、保德信金融等。以西北互助為例,2021年,該公司的壽險銷售額比2020年創下的紀錄高出52%,終身壽險更是創下新高,由此也讓該公司一躍成為個險市場最大的保險公司。
2021年按直接保費計算的十大個險保險公司 來源:III
團險市場,大都會依舊是最大的保險公司,市場份額達到22.6%,保費規模81.26億元。緊隨其后的是保德信金融和紐約互助人壽,這兩家公司的團險市場份額均為10.2%。整體來看,美國團體壽險也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市場,前五家公司的份額達到50.5%。
來源:III
投資:債券占比70%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數據顯示,人壽/年金和財產險保險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2020年現金和投資資產達9.7萬億美元。
2020年,人壽保險和年金現金及投資資產總計4.7萬億美元,獨立賬戶資產和其他投資總計3.0萬億美元。2020年財產險保險公司的現金和投資資產為2萬億美元。
來源:III
人壽保險產品的長期性決定了賠付的可預測性。因此,人壽/年金保險公司主要投資于長期產品。2020年,不包括獨立賬戶的人壽保險公司將70%的資產投資于債券,3%投資于公司股票,將13%的資產投資于需要七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到期的房地產抵押貸款。
這種投資結構和國內壽險公司的投資邏輯一致,即保持投資的穩定性。那么在這種結構下,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表現如何呢?從Statista的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美國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基本在4.2%到4.8%的區間內,并不高。
2000-2018年美國壽險公司投資收益率 來源:Statista
以上就是美國人身險市場的前幾年數據,從中可以看出,產品方面,年金險已經成為美國人身險市場的主導險種,保持著穩健發展。相比之下,傳統壽險產品在疫情因素的激化之下,在2021年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勢頭,但是未來發展如何,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渠道方面,獨立代理人是主要銷售渠道,且其比重在過去十幾年中有上升趨勢,凸顯的是人身險產品銷售所需的專業性推動這一渠道的不斷發展。國內目前的主要渠道是專屬代理人,未來想取得進一步發展,也需要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但這背后有監管等各種因素。
接下來,美國人身險市場的公司也會接連發布2022年財報,具體情況如何,保觀也將持續關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保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