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代理人一年銳減252萬,背后有四方面原因
2月23日,銀保監會披露的2021年底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情況通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641.9萬人。其中,保險代理人590.7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銀保監會2021年初發布的數據還顯示,2020年的保險代理人為842.8萬人,這就意味著,按照同一口徑,一年時間,保險代理人減少了252.1萬人,同比下降29.9%。
這樣的下降,顯然是非常令人震驚的,也是有點難以想象的。在保險行業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也沒有特殊情況發生,政策也沒有出現大的調整的情況下,為什么保險代理人會出現銳減現象呢?難道保險行業已經成為淘汰落后的夕陽行業、保險從業人員需要通過換道重新擇業棲居了嗎?
顯然,對保險代理人的銳減,不能只看數量,而要從多個角度分析與思考。因為,保險行業作為“朝陽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廣大居民對保險的意識也會越來越強。特別是中小城市和農村,會成為今后保險業的發展重點,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保險、用保險來給自己的未來增加一道安全砝碼。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保險代理人銳減的現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以客觀原因為主。首先,與保險代理制度本身有著密切的關系。保險代理人制度是指根據保險公司委托,向保險公司收取代理手續費,并在保險公司授權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單位和個人的一種規范制度。保險代理人既有單位,也有個人,以個人為主。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就是一種委托關系,只在業務上有“契約”,需要登記,在人事關系上沒有“契約”,進出非常方便。如此一來,就很容易出現保險代理人大進大出的現象。
其二,受宏觀環境變化的影響很大。宏觀環境變化對保險代理人去留影響是非常大的,宏觀環境好、企業效益佳、就業充分,居民購買保險的意識就會很濃,保險業務就容易做,保險代理人也會迅速增加。反之,則會出現快速減少的現象。而目前的宏觀環境,顯然對保險業務的拓展不太有利,保險代理人拓展業務的難度很大,也就不可避免地會讓保險代理人大量減少了。如果宏觀環境改善了,很多人又會回到保險代理行業。
第三,與監管的力度強度也關系密切。近年來,銀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對保險代理人的行為監管持續加碼,一定程度上,對保險代理人的行為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一些原本就行為不太規范的保險代理人,將無法再適應新的監管要求,無法拓展業務,也就只能知難而退,選擇到其他行業從業。留下的保險代理人,一般都是行為比較規范、業務拓展依法合規,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
第四,保險代理人是一個自然淘汰率非常高的職業。保險代理人不是吃得“青春飯”,更不是“輕松飯”,而是“能力飯”、“辛苦飯”,沒有一點吃苦耐勞、榮辱不驚的精神,還真的吃不起這口飯。即便高、初中學歷的保險代理人占據了全部代理人員的6成以上,也都是利用各方面的能力在拼搏。而且,大城市的保險代理人員,文憑明顯高于中小城市。只是,無論什么樣的文憑、學歷,只要能力不強,被淘汰的概率就會很高。按照業內人士提供的數據,能夠在競爭中留下來的,比例不超過5%,因此,保險代理領域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留下的都是精英。我要說的是,在保險行業,真正是大浪淘沙。
當然,按照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保險行業的代理人制度,仍然需要完善,保險代理人的整體素質,也需要提升。特別是中小城市,保險代理人的素質要明顯低于大城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然會出現保險代理人業務不精、品質不強、服務意識不濃的現象,甚至會夾雜著一些不法分子。所以,需要通過行業整體素質的提升,來提高保險代理人的素質,更好地發揮保險代理人的作用。特別是高素質精英保險代理人,應當成為行業的標桿,讓保險代理人多多學習他們身上的閃光之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精英保險代理人,決不能只看業績,而要看素質,要看他們的業務規范性、服務高效性、行為合法性。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