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宋占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3億新市民的保險服務,銀保監會《通知》主要從創業就業、住房服務、子女教育、健康服務、養老保障幾方面對保險公司提出要求。
新市民是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3月4日,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鼓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做好與現有支持政策的銜接,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高質量擴大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宋占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3億新市民的保險服務,銀保監會《通知》主要從創業就業、住房服務、子女教育、健康服務、養老保障幾方面對保險公司提出要求。涵蓋險種之廣可適用于不同新市民的全場景風險。其中,涉及雇主責任險、意外傷害險、出租人責任險、承租人責任險、家庭財產保險,新市民子女學幼險、子女升學補助金保險、實習責任保險、教育機構責任險、商業健康保險、養老保險等保險業務。但對于絕大多數新市民而言,當前優先需求的是商業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優先需求“保健康、保意外”
目前,保險公司在普惠型醫療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新業態從業人員意外傷害保險等方面做出了廣泛探索。
4月11日,廣東銀保監局副局長王吳慶表示,京東安聯保險公司承保40萬快遞員意外險,2021年賠付超300萬元。人保財險廣東省分公司試點建筑工程履約類保證保險,覆蓋面及賠付規模居全國首位。2022年聯合政府部門率先將新市民納入廣州“穗歲康”城市定制商業醫療保險保障范圍,截至3月末累計承保新市民9.3萬人。中國人壽廣東省分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項目試點,為廣州383萬參保人提供長期護理經辦服務。
北京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威表示,相當一部分新市民群體對疾病或意外的風險抵御能力較弱,尤其需要物美價廉的保險產品為其生產生活“兜底”。北京銀保監局指導轄內保險機構積極創新保險產品服務,聚焦“保健康、保意外”著力解決新市民后顧之憂。“保健康”方面,有效發揮北京普惠健康保對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保障作用,減輕新市民醫療費用負擔。2021年參保人數達307.3萬人,總參保率達16.8%,其中既往癥參保人占15.5%。“保意外”方面,重點圍繞快遞物流、家政服務、建筑施工等吸納新市民就業較多的行業研發專屬保障產品,如企財險、雇主責任險、建工意外險、家政雇傭責任保險、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險等,2021年提供風險保障超過4100億元,惠及從業人員超過60萬人次。同時,為新市民住房租賃提供家庭財產保險、出租人責任保險、公眾責任保險等,2021年提供風險保障超過900億元,惠及人員超過8.7萬人次,部分產品參保人中新市民占比達80%。
北京銀保監局在加大保險產品和服務供給方面,一是做好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經辦工作。指導轄內保險機構積極參與北京市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經辦工作,為外賣、即時配送、平臺企業網約車、網約送貨等從業人員提供職業傷害相關的身故、殘疾、醫療、康復等保障服務。二是做好吸納新市民較多行業企業的保險保障服務。組織研發針對快遞企業及快遞員的專項保險產品,同時繼續完善現有產品的保障責任,為快遞行業及從業人員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險保障服務。發展旅行社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保險,推動使用保險替代現金或銀行保函交納服務質量保證金,減輕旅行社資金占用和負擔,增強企業持續經營能力。
針對新市民需求設計多樣化保險產品
事實上,在當前保險行業深化改革和轉換發展模式的大趨勢下,聚焦差異化客群和細分領域,是諸多保險公司新的戰略和業務方向。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傳統上并未得到優質金融服務和保險需求尚未充分滿足的3億新市民群體,也孕育著有巨大的發展機會,無論是健康與養老保險,還是與生老病死有關的康養服務,都是保險公司可以去深耕和創新的領域。
“過去幾年,保險公司通過大力發展百萬醫療保險和城市普惠保險,在服務新市民的健康保障領域有不小的突破。但在養老保障和服務方面,比如專屬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險,保險公司仍在探索合適的模式。而且,鑒于這類創新缺乏完善的數據與風控手段,如何使得這種創新可持續,也是當前保險公司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周瑾坦言。
此前不久,廣東銀保監局召開新市民金融服務情況調研座談會,聽取有關銀行保險機構工作情況匯報和意見建議,圍繞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質效開展座談交流。會上,大家圍繞新市民流動性大、歷史信用數據缺失、保險覆蓋面不足、新市民群體金融需求差異較大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信息共享、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風險補償機制等方面提出相關意見建議。
周瑾表示,總體而言,任何一個客戶群體都有自己的特征與畫像,都有特定的風險保障需求,保險公司需要專注細分客群,深入研究客戶的痛點和需求,以長期客戶經營的理念和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模式,精準滿足客戶需求,并提升客戶粘性與自身的經營效率與效益。因此,針對新市民群體,保險公司更應該提升客戶經營和服務的定制化程度,尋求差異化的市場空間與競爭模式。
例如,平安產險不斷創新保險產品,發展適合新市民職業特點的雇主責任險、意外險等業務,提高新市民創業就業保障水平。
宋占軍認為,總的來看,由于新市民類型多元,收入和風險差異大,保險公司在服務新市民風險需求方面的針對性還不強,保險產品的普惠性還不高。下一步建議保險公司嚴控精算定價標準,科學定制保險產品;挖掘新市民保險需求,設計多樣化保險產品;依托互聯網技術,構筑數字化保險銷售平臺。
(作者:李致鴻,李汶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