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變快,工作壓力加大,養一只“毛孩子”陪伴生活成了越來越多上班族的選擇。
目前,寵物主人不斷提升的消費能力及消費意愿已催生出規模龐大的“它經濟”。其中,“90后”寵物主人尤其注重健康養寵理念及寵物高品質消費,體檢、驅蟲、疫苗、絕育等常見防治手段一樣不少,“它醫療”隨之興起。
《2021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顯示,近五年來,由于寵物數量攀升、寵物行業的市場細分、中國家庭的結構轉變、資本重倉布局等因素加持,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在2021年達到了600億元。
(資料圖片)
在此背景下,能夠覆蓋寵物日常疾病需求的寵物醫療險應運而生。然而市面上的寵物醫療保險種類千千萬,購買渠道各異、品質良莠不齊,加之市場尚有不規范之處,如何選購寵物險也常常困擾著希望投保的寵物主人。
互聯網+“它健康”
“它經濟”火速升溫的背景下,“它醫療”也成了廣受關注的焦點。
截至2020年底,寵物醫療行業作為行業中的第二大剛需市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00億元;2021年,全國寵物醫療機構數量超過18000家,較前一年相比增加了12.5%。
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調研結果顯示,寵物看病貴已成為最大的養寵痛點,如何在保障寵物診療需求的同時降低寵物主人的負擔,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寵物保險應運而生。2014年,人保、平安兩家公司率先推出寵物醫療險。此后,“互聯網+”模式逐漸融入寵物醫療體系,線上問診業務持續擴大,恒邦保險、太平保險、陽光保險、眾安在線等保險公司都陸續上線寵物醫療險。
此外,支付寶、微保、京東等互聯網第三方平臺也陸續推出由各大保險公司承保的寵物醫療卡。截至2021年8月,連鎖寵物診療機構數量占比20.1%,據了解,在各個連鎖寵物醫院也能買到寵物醫療保險。
其中,支付寶、京東等互聯網第三方平臺的加入,是寵物醫療保險推廣的一大助力。近年來,支付寶持續推出贈險活動,吸引了廣大消費者認識、了解寵物醫療保險。目前螞蟻保和大地保險聯合推出的“免費寵物醫療險”最高能夠賠付1000元,賠付比例40%-60%,能夠實行除先天、遺傳病以外的全病種保障,可報銷醫院覆蓋了全國的12000家以上。
雖然許多消費者只是抱著“薅羊毛”的心態試試看,但三個月的體驗結束后,選擇留下的不在少數。在支付寶的推廣下,螞蟻保中寵物醫療保險規模已經上億,更多人了解并選擇了寵物醫療保險。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目前市面上的寵物醫療保險價格集中于在80-2000元/年,價格差主要與保障范圍相關。公開信息顯示,能夠進行全病種保障的保險定價均在每年千元以上;而價格每年幾十至幾百元的險種通常只保障貓瘟等傳染病,不包含意外傷害。
以中國平安(601318)推出的寵物醫療保險為例。該寵物險中價格最低的全病種醫療保險平安寵物醫療健康保險(白金版)價格為1431元/年,基礎的醫療保障包括基礎治療責任和手術治療責任,單次最高分別能夠報銷1000元和10000元,報銷50%。而市場上80元-200元/年不等的保險只能保障常見寵物傳染病,如貓瘟等,且不包括任何意外傷害造成的疾病。
發展初期存在諸多不規范問題
自2014年至今,寵物醫療險發展雖已經歷時8年,但仍然處于行業發展初期,存在著定價不合理、銷售不規范、理賠不便捷、消費者信任度低等諸多問題。
對于保險公司而言,理賠金額、精算定價、賠付渠道等常見難題都仍需探索。《2021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顯示,小型寵物醫院在寵物醫療行業中的占比超過60%,此類型醫院收費標準參差不齊、收費類別不透明,保險定價、理賠難度都隨之增加。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線上寵物險產品理賠過程客戶報價與市場價差別過大的情況時有發生,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和核查。同時,由于技術等因素的限制,保險公司難以實現高效的風險管控,盡管目前已經出現了寵物樣態識別、鼻紋識別等技術,但其準確性及成本控制都有待加強。
對于消費者而言,如何識別產品的優劣成為一大難題。雖然線上的寵物醫療保險產品琳瑯滿目,但目前為止,在銀保監局財產險名錄下備案過的產品僅僅只有36項。
在某保險公司的統計中,一款線上寵物醫療保險產品面臨最多的兩個售后問題是關于理賠材料和理賠規則。
在理賠材料提供中,消費者未能在寵物救治過程中拍攝全面的照片而不能進行理賠的情況時有發生。寵物醫院的救治過程對消費者并不完全公開,因此尤其是在重大手術時,消費者往往不能提供圖片證明。而在對于理賠規則的爭議中,也有許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沒有了解每個產品具體涵蓋的范圍,從而覺得自己“被詐騙”。
除了寵物醫療保險本身的不完善導致的問題,由于監管不嚴格導致的雙方“鉆空子”的行為也時常出現。
社交軟件上,許多購買了寵物醫療保險的消費者都表示,自己有和客服“扯皮”的經歷:明明上傳了所有證據,卻仍被質疑照片拍攝不過關,造成無法認定的情況;某些小醫院的手寫病例,拍照上傳后被認定字跡不清晰等。
而在目前的寵物識別技術不完善的狀況下,消費者也有“省錢”的辦法。網絡上就有人炫耀自己幾只狗共買一個保險,各個經驗分享平臺上還有人曬出自己的心得,這些情況也令保險公司頭疼不已。
此類不愉快的經歷讓各個寵物醫院看到了商機。目前,已有不少寵物醫院推出獨家醫療卡,其核心內容和價格都和保險公司推出的寵物醫療保險類似,但無需保險公司承保,且僅限該醫院使用。但寵物醫院以自身信譽為擔保推出的產品是否具備合規資質、能否覆蓋消費者需求,尚有待觀察。
如何選擇寵物險?
京東金融數據顯示,一只寵物犬一年的醫療開銷平均為1557.2元,寵物貓為1446.1元。
雖然市面上的寵物醫療保險風評褒貶不一,但寵物醫療保險已然成為了當代養寵人的剛需。21世紀經濟報道綜合市場各類保險條款、常見問題及理賠案例,整理了兩點建議:
其一,可選擇已經使用寵物臉識別或鼻紋識別技術的保險,減少因識別差異造成的理賠風險。公開信息顯示,自2021年5月,寵物圖片智能識別技術已被中國平安等多家公司運用于寵物醫療保險中;2021年7月,支付寶平臺上的寵物保險已上線了寵物鼻紋識別技術,平臺方稱識別成功率已經超過99%。
其二,投保前自己閱讀該產品的承保病種、賠付的比例和額度、等待期和其他限制條件,如保障范圍、等待期、投保年齡。許多保險產品雖然承諾了涵蓋全病種,但對于能夠報銷的藥品做出了限制,許多能夠報銷的藥品都不是寵物醫療機構的常用藥,因此盡量選擇不限制報銷藥品的保險產品。同時,許多寵物醫療保險對于寵物投保的年齡進行了限制,但續保一般不受影響。例如,平安保險限制的寵物投保年齡為3個月-7周歲,眾安保險限制的寵物投保年齡為3個月-10周歲。
(作者:鄭嘉意,馮太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