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藏 編|半梳
(資料圖片)
2022年,車險綜改最是高光的一年。
這一年,車險保費不僅增速回暖,令之保費增幅重回正增長態勢,且有著近二十年最好的盈利業績:車險行業承保利潤率突破230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超過300億元。
但這一年,最受關注的還是新能源車險,被寄予著車險的未來。
這一年,新能源汽車,創下銷售新高。據商務部所公布的有關信息顯示:國內汽車市場每賣4輛新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
這是何等的變革速度!
更為關鍵的是,2022年,也恰是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落地實施后的第一個完整年,有了獨立的數據統計。
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缺少數據支持的車險市場,撥開了迷霧。
持續的爆發式增長,新能源車企不斷傳出布局財險公司的消息,和新能源車險條款的落地……諸多因素的綜合下,新能源車險的江湖又有著一幅怎樣的景象?是否可以真的承載車險的未來?
1
-Insurance Today-
一個事實
爆發式增長的背后:
總承保量占比仍不足5%
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究竟有多快?
2023年1月12日中汽協會發布2022年汽車工業產銷情況顯示:
2022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產銷量增速近乎翻倍。
根據上述中汽協會公布的數據推算,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量占比為24.9%。這與上文提及的商務部所公布的信息相符。
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量占比更是遙遙領先。
2023年1月5日乘聯會公布的數據:2022年新能源車批發銷量約為649萬輛,較2021年的331萬輛同比增長96%。
簡單換算,在乘用車銷量中,新能源車的銷量占比高達31.4%,即每賣出3輛車中就有1輛新能源車。
按照國家原本的“十四五”規劃,原計劃2025年實現電車銷售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提前三年達成。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新能源車險的快速發展。
然而從新能源汽車的投保總量看,縱然新能源新車的銷量極為迅猛,但是新能源車想成為車險業務中的主流業務,在國內汽車保有量巨大的基數下,至少還需5-8年的時間。
因為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總承保筆數,在車險總承保量的占比仍不足5%,僅為4.49%。
考慮到新能源車險的車均保費較高,故而在保費占比上,新能源車險的保費占比為7.87%,明顯高于承保數量占比,但仍不足10%。
是故,這也給保險公司留足了新能源車險探索的時間。只是,誰在做吃螃蟹的人,或許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
2
-Insurance Today-
市場百態
頭部制霸市場,部分中小快速試錯
誠然,在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搶占上,頭部公司延續著傳統的強勢,又一次走在前列。
對本就手握近七成車險市場份額的人保、平安、太保等“老三家”而言,新能源車險的市場份額占比,再度輾軋中、小型財險公司。
原因有二:
一方面得益于大公司新車渠道網絡的完善,擁有品牌與服務的先天合作優勢;
另一方面得益于大公司具有足夠的新能源車險的試錯能力,有足夠的利潤底氣抵御新能源車險可能存在的賠付風險。
當然,市場中也不乏一些勇于試錯新能源車險的公司,以車企系公司、電網系公司為主。這類公司的新能源車險在其車險總盤子中的占比超過10%,且市場規模排名上也遠優于其車險整體排名。
3
-Insurance Today-
賠付率不理想
新能源占比越高,綜合成本率越高
從行業的交流情況可知,新能源車險的賠付情況,并不理想。
考慮到獨立統計后的新能源車險賠付數據,至少需兩年半方能責任滿期,當前可供參考的賠付數據并不精準。
故暫以上述公司的車險綜合成本率評估新能源車險的賠付影響。
從下圖可以清晰看到,在中小型財險公司中,新能源車險業務占比高的公司,車險綜合成本率也相對要高。這種正相關性,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狀況。
4
-Insurance Today-
誰是漲價元兇?
新能源車險保費是傳統油車1.8倍
與新能源車險業務的高賠付相比,矛盾還體現在保費價格上。行業交流數據顯示,新能源車險的車均保費價格,為傳統燃油車的1.8倍。
如此之高的保費價格卻還出現承保虧損,實屬行業的“無奈”。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2022年車險整體車均保費價格的同比上漲。
這里即產生一個矛盾:
在此前的判斷中,車險的車均保費上漲,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車險中的營業性用車占比較高,繼而對車均保費上漲的拉動幅度更大。
事實上,新能源車險中的營業用車占比,確是高于整體車險營業用車占比。其中數量占比接近20.0%,保費占比更是高達31%。
但是,如果分別從新能源車險與整體車險在承保數量和簽單保費的占比對比觀察,新能源車險中營業用車的數量占比是整體車險數量占比的3.6倍,而簽單保費占比卻僅為整體車險的1.7倍。
這意味著新能源車險營業用車的車均保費價格反不如傳統燃油車營業用車高,也說明2022年的車險車均保費上漲,與新能源車險中營業性用車占比較高的因素,關系不大。
那么,車險保費價格上漲的元兇是誰?
當把非營業用車和營業用車的業務拆開看:
雖然無法明確看到同比數據的變化情況,但至少從數據趨勢推測,新能源車險非營業用車與整體車險在車均保費的對比幅度上,或才更加符合車險車均保費同比上漲的變化趨勢,即車險漲價或因新能源非營業車引起。
另一面也說明,新能源營業性用車的車均保費變化趨勢并不符合行業整體趨勢,或許存在著一定的保費低估。但更可能的是,新能源大貨車業務,并沒有完全流入保險市場。
后記
踩坑不可怕,但別錯過機會
作為車險綜改產品端的創新產物,新能源車險的出現,無疑為整個車險行業打開了新的業態模式,更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但是,任何事物在初期發展階段,往往都需要一個試錯的過程。
新能源車險的起步,同樣需要保險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摒棄原有車險固化的經營思路,不斷在模式上快速迭代試錯完善。
固然那些勇于對新能源車險試錯的公司或許在2022年的車險經營上并沒有實現當年利潤結果的最大化,甚至沒有吃到螃蟹而是踩到了坑。
但相對而言,在行業利潤最好的階段試錯新能源車險,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所有對新能源車險的試錯,最終都將轉化為一名車險核保人的核保經驗,進而轉化為一家公司的車險核心競爭能力。
從長遠來看,新能源車險正在步入加速發展階段,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究竟應該在行業加速發展的階段再去試錯,還是應該提前去積累經驗等待風口的來臨?
這個答案,留給2023年。機會,還有。
只是在大公司已經提前搶占新能源車險賽道的情況下,留給中小公司的試錯空間,相比上一年,又少了4個百分點。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