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地為財險公司風險減量服務工作指路。3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廈門銀保監局近日發布通知指出,廈門銀保監局將探索開展督導式檢查或評估,抽查廈門市各財險公司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情況,并根據存在的問題督導整改,進行通報。此外,廈門銀保監局還指出,廈門保險行業協會要探索建立廈門風險減量服務中心。
在業內人士看來,風險減量服務在一定意義上甚至比承保、理賠更重要。保險公司在提供風險減量服務中,應充分把握好公司在向客戶提供風險減量服務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按監管部門的要求提高透明度、防止違規行為的發生。
(相關資料圖)
廈門力促風險減量服務提速
“風險減量”是指利用更加專業和先進的科技手段,通過主動介入被保險標的的風險管理而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實現社會風險總量的減少,進而為投保人和社會創造價值。
繼銀保監會在今年1月底喊話財險業要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以來,湖南、青島、湖南等地動作不斷,各銀保監局紛紛出臺意見強化轄區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
其中,廈門銀保監局近日發布通知指出,廈門保險行業協會要探索建立廈門風險減量服務中心,在現階段以安責險為突破口,統籌組織行業安責險的風險減量服務工作,形成成功經驗后向其他險種領域拓展。各保險公司應積極參與服務中心建設,推動行業協同發展。
“既然風險減量服務具有公共屬性,就需要搭建第三方平臺來發揮好協調效應,如匯聚行業數據,合理評估風險趨勢,研發風險預警模型,形成規范化的風控方案,促進業界交流合作,避免經營主體之間的不當競爭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專家朱少杰表示,廈門市由保險行業協會牽頭探索建立風險減量服務中心這樣的第三方公共服務機構,表明風險減量服務具有公共屬性,而不單單是單個保險公司的私人屬性業務。
據了解,廈門銀保監局將探索聯合開展督導式檢查或評估,抽查各公司在安責險和環責險等方面落實監管規定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情況,并對督導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公司進行整改或采取其他監管措施,同時進行行業通報。
對于廈門強化轄區保險業風險減量服務釋放的信號,在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寧威看來,未來的風險減量服務會進一步做實做細。
從屬地監管推動財險公司發展風險減量服務的大背景來看,風險減量服務成為財險公司2023年的發展關鍵詞。在今年2月召開的2023年全國財產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銀保監會指出,2023年財險業要著力開展“風險減量”行動,做好前置減險、合規控險、精算計險、稽查化險、處置出險工作。
風險減量服務“花樣多”
風險減量服務是財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近年來,財險業積極開展防災減損等風險減量服務。
3月26日,記者梳理發現,監管部門近期在促進風險減量工作落實之外,不少保險公司也更新了自家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新動態。
以車險領域為例,中華財險河南分公司通過平臺的北斗定位裝置,可對車輛運行中的超速、疲勞等行為進行實時預警干預,同時還能夠對可能導致駕駛風險增加的道路結冰、側風等因素進行預先提醒,從而有效減少風險隱患。
從滿足風險減量服務中對于風險評估、災害預警的需求來看,也有公司在拓展風險減量服務內容。如陽光財險推出“陽光天眼風險地圖平臺”,以暴雨、臺風等九種常見氣象災害為研究范圍,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實現客戶自動化線上化評估自然災害風險與強風降水的功能。
在強化內控管理方面,平安財險湖南分公司聯合共保體提出“三高”服務途徑,建立“保險+科技+服務”模式,做到“政府+企業+專家+保險公司”安全生產四方共治。
整體而言,當前風險減量服務形式豐富,包括風險評估、查勘等;手段多樣,除常規的人員實地服務外,還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科技手段;覆蓋險種多,涉及車險、農險、責任險等險種。
“保險業在向社會提供風險減量服務的過程中將逐步擴寬保險業的功能,增強保險行業的作用,提升保險行業的形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王國軍表示,在現代保險制度中,風險減量服務是保險業最應該為社會和保險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在一定意義上甚至比承保、理賠更重要,因為風險減量服務可以實現保險人、被保險人和社會的多方共贏,可以用更低的代價降低整個社會的風險和損失,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
精細化成發展新路徑
各財險公司雖然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工作如火如荼,但在部分領域仍有“死角”。此外,下一步還有待財險公司進一步夯實風險減量服務基礎,加大保險理賠數據分析和風險事故發展規律研究等。
“需要肯定的是,在農業保險、工程險、貨運險等領域,我國的保險業在提供風險減量服務方面進行了很多嘗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其他領域則還需加倍努力。”王國軍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擴展服務內容、豐富服務形式方面提出要求外,廈門銀保監局也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信息化水平、創新科技應用、推動基礎研究等方面對廈門市各財險公司劃定風險減量服務工作的風向標。
“風險減量服務前期工作基礎之一就是數據積累。”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寧威表示,對于風險減量服務工作而言,首先要了解風險,而了解風險的基礎在于從基礎數據出發,這需要保險公司乃至保險業沉下心來,并落到具體層面,比如可以從細微的數據統計著手。而一旦前期錯過數據統計,在未來統計的成本就會變得很高。
在王國軍看來,為將風險減量服務提供的工作落到實處,保險公司需要從制度建設、公司內控、人才建設、信息化水平、科技應用等領域,全方位提高保險公司向社會提供減量風險服務的能力。
同時,還要保證公司在提供風險減量服務中的合規性。“保險公司在提供風險減量服務中,應充分把握好公司在向客戶提供風險減量服務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按監管部門的要求提高透明度、防止違規行為的發生。”王國軍舉例分析,比如,應當與投保企業協商一致,明確具體服務內容和形式,不得存在虛假宣傳、違規承諾、強制捆綁銷售等違規行為;應當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對風險減量服務進行賬務處理,確保數據真實準確,不得通過風險減量服務套取費用或從事其他違法違規活動。
朱少杰也認為,財險公司需要加強行業內部的協作共享、學習再保險公司的風控技術、與外部專業機構的聯合研發、與高校聯合培養風險減量服務人才等來改進儲備不足,推出風險減量服務并占據經營優勢。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