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3月17日報道,多年的不和與外交上的鴻溝等因素導致俄美兩國領導人的“互不待見”似乎不可逆轉。
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2月24日宣布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之前,他與美國總統的關系也并不令人期待。而這種敵意最近再一次升級,美國總統喬·拜登3月16日周三在白宮面對一群記者稱普京為“戰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隨即對這一言論進行了反擊。
盡管烏克蘭危機具有地緣政治和經濟層面的重要原因,但值得一提的是,各國政府領導人之間的個人關系在解決沖突方面或可起到決定性作用。拜登和普京之間“互不待見”已經很久了。在2013年11月歐洲議會抗議活動、2014年3月克里米亞事件以及當年春天爆發頓巴斯戰爭期間,拜登擔任美國副總統。普京不但不接受他對烏克蘭危機的強烈譴責,更不樂見他入主白宮。
去年,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俄羅斯總統是一名“殺人犯”,這就進一步證實兩人關系不睦。拜登的話讓克里姆林宮倍感失望,也激起了普京的反感。于是普京也對這位民主黨總統反唇相譏,同時贊揚前總統特朗普。他在談到特朗普時曾說:“特朗普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