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璐 車宏亮)
在通貨膨脹、燃料危機以及長時間停電釀成的抗議浪潮中,南亞國家斯里蘭卡20多名內閣部長4月3日集體辭職。經濟危機引發的政治動蕩,讓斯里蘭卡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外匯匱乏導致能源危機
數月以來,斯里蘭卡燃油、食品、藥品等生活必需品持續短缺。造成這個國家經濟形勢惡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匯危機(主要是美元危機)是主要因素。斯里蘭卡外匯收入主要來自旅游業、服裝出口以及僑匯,新冠疫情直接打擊了這三個外匯收入來源,導致該國外匯大幅縮水。據報道,截至今年2月,斯里蘭卡的外匯存底只有23億美元,而該國今年需要償還的外債至少是這個數字的3倍。
為節省外匯,政府宣布對非必要進口產品限制進口。而斯里蘭卡高度依賴糖、豆類和谷物等必需品進口,限制進口政策客觀上造成很多物品供應奇缺,物價飛漲,百姓生活成本飆升。
更為惡劣的是,外匯匱乏讓政府難以確保進口足夠的汽油、柴油、天然氣等燃料,從而誘發席卷全國的能源危機。為節省燃料,斯里蘭卡政府從2月底開始便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停電措施,停電時間從每日最初的幾小時到最高長達13小時。斯里蘭卡民眾為確保日常生活所用燃料不得不徹夜去加油站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