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月27日刊發美國作家、大學講師羅伯特·索尼特撰寫的文章,題為《以深圳速度成為“海綿城市”》,文章編譯如下:
2017年,中國深圳市曾邀請像我這樣的一些外籍教師,參觀深圳灣沿岸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那時,這個保護區尚未完全建成。走在保護區的小道上,我們看到的基本上還是泥地,零星點綴著十多種紅樹的數以百計的小樹苗。
或許是在按照中國所說的“深圳速度”辦事——深圳是世界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自那以來,小樹苗長成了覆蓋約1平方公里的整片紅樹林。這片樹林已經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落腳點,有大約200種鳥類在這里現身。
現在,這些濕地是一道“綠色長城”的一部分,幫助保護深圳260公里海岸線上一些高度發展的地區免遭洪水侵襲。世界銀行指出,像這樣的紅樹林既能降低海浪和風暴潮的高度,又能減弱它們的強度,而且維護這些紅樹林的成本遠遠低于維護海堤的成本。
我們當時不知道的是,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也是中國“海綿城市”計劃的一部分。深圳2016年成為第二批14個“海綿城市”試點之一?!昂>d城市”計劃是一種因勢利導且頗具遠見的嘗試:通過利用城市面臨的洪水和干旱天氣,在各地實施開創性的水利工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