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遵義市桐梓縣北面群山中,位于獅溪鎮的興隆煤礦,礦井下機聲隆隆,割煤、落煤、裝煤,各生產作業環節有條不紊。通過該公司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墻上的LED大屏幕看到,井下煤炭開采穩步有序。
(資料圖片)
“目前生產正常,每個月的產量在4萬噸左右,2022年已達產45萬噸。”桐梓縣興隆煤礦礦長唐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煤礦生產采用是“三八制”作業,早班和中班正常生產,夜班進行檢修,全力確保冬季煤炭供應“不斷檔”。
興隆煤礦現年產原煤量45萬噸,主要生產煤為動力煤,經過割煤、裝煤、支護、篩選等程序后,最終的達標煤大多運往桐梓火電廠用于發電。
唐列介紹,相較于往年,由于技改、重新部署采煤系統,今年他們的采煤量是最多的,能夠最大限度為火電廠提供煤炭供應。
為應對氣溫急劇下降,滿足群眾對煤、電大幅增長的需求,桐梓縣煤礦企業堅持保民生、保安全、保發展,加足馬力抓生產的場景正在全縣上演。
在位于桐梓縣官倉鎮的官倉煤礦,剛投入運營的礦井運行有序,工人穿梭在礦井下不停地檢修、操作機械作業。據悉,官倉煤礦于2016年10月起開展技改和重組,截至2022年12月,重新開始聯合試運轉;官倉煤礦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生產的煤為無煙煤,經重組后,該煤礦生產規模為60萬噸/年。
“通過技改、重組,我們礦井計劃2023年生產原煤30萬噸,2024年生產原煤60萬噸,為火電廠源源不斷提供煤炭供應。”華西自信地說,眼下,煤礦300多名工人實行三班制,加足馬力進行生產,預計12月份能產煤2萬噸;該煤礦生產的煤通過篩分選干后,全部運往桐梓火電廠。
桐梓縣工能局煤炭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周玄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全面推進現有煤礦的技改擴能建設,全面推進一批大中型礦井的建設,保障桐梓縣的煤炭正常供應。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玲
通訊員 陳娟
編輯 余昌旭
二審 馮倩
三審 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