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作者“衣戈猜想”回應質疑:“苦難有什么可升華的,最想表達的是莊敬自強”【“二舅和姥姥已不在小山村”】
(資料圖片)
“我已經讓寧寧開車把二舅和姥姥從視頻中的那個小山村接走了……接下來他們暫時不會回村,直到大家已經想不起他們……”
打開B站UP主“衣戈猜想”的社交平臺主頁,就能看到他在7月27日上午寫下的這段文字。從25日晚開始,他所創作的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爆紅全網,霸屏熱搜榜數十個小時,引發眾多網友對于“二舅”的探討和思考。視頻爆紅后,“衣戈猜想”在社交平臺只發布了兩條信息,一是“拒絕二舅去各大短視頻平臺直播”,第二條則是希望“二舅”能與各位網友“起于線上,止于相忘”。
“二舅”刷屏,它的口碑也出現了兩極化。喜歡的人被感動到哭,有人甚至說,這是今年看過最好的故事,堪稱視頻版《活著》;不喜歡的人則認為吹太過,理解不了它到底好在哪里:“逆來順受的價值觀,治不了精神內耗;用別人多苦來安慰過得略強一點的自己,有意思嗎?”不少網友對視頻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還有網友質疑作者涉嫌抄襲,對此,“衣戈猜想”一一給予回應。
作品被贊是現實版《活著》
他說:“別拿我的東西‘侮辱’名家了”
“我之前也看過‘大衣哥’‘拉面哥’的故事,擔心網絡中的曝光會打攪二舅的生活。所以現在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二舅生活在什么地方,不愿他平靜的生活被打擾。”視頻爆紅后不久,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曾對話到“衣戈猜想”,他在采訪中表露出了對于“二舅”走紅的擔憂,更表示不愿將“二舅”的故事拍成電影,因為完全“撐不起來”。
一條短短11分鐘的視頻全網走紅,這出乎了“衣戈猜想”的意料,在他預想中可能只有十多萬觀看量的作品,正在網絡中發酵出上億的熱度。作為一名科普視頻創作者,“二舅”的意外爆火,也讓人們好奇他以后的創作是否會朝其他方向偏離。
“我不會‘趁熱打鐵’,再做一個這樣題材的視頻了,因為我30年來,就認識這一個二舅。”“衣戈猜想”告訴記者,“這個視頻,在我看來完全是個‘不合格’的作品,非常粗糙,都是用手機拍攝的。但我看網絡留言,幾百條下來很多人用里面的文本跟余華老師的《活著》對比,我真的要笑‘死’了,就別用我的東西去‘侮辱’名家了。”
作品煽情“把苦難升華”?
他說:“最想表達的是莊敬自強”
點開“衣戈猜想”的“二舅”視頻,在評論區中能看到許多網友的感慨,其中不少人都提到,視頻中“二舅”所經歷的一生,就像是一部現實版的《活著》。但“衣戈猜想”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活著》體現出的苦難,遠遠大于二舅的苦難。“富貴到最后啥都沒剩下,只剩下一頭牛了,但二舅不是。”
除了“二舅”的經歷讓觀眾感慨良多,“衣戈猜想”的視頻文案也被不少人摘錄下來,被不少網友看做是升華了視頻主題的“金句”。
對于有人認為“二舅”是把苦難放大、升華來煽情等說法,“衣戈猜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想做這個視頻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想做,我從來沒想著來教育社會、教育大眾,我也沒想著拿這個東西來教育我的學生。”
“我特別討厭把苦難升華這件事,苦難有什么可升華的,苦難就是又苦又難。我不光不想升華它,我還在有意地去調侃、解構它,用各種破梗、各種小玩意兒,我就怕一個勁絮叨,到最后讓大家心情非常悲痛,淚水漣漣的。視頻里我最想表達的4個字就是莊敬自強。這輩子我只見二舅哭過一次,是喝了大酒之后想起自己這一輩子確實過得有點苦,然后和他的四個兄妹抱在一塊,嚎啕大哭。哭完了之后又過了一二十年,他再也沒有哭過,大部分時候他都笑瞇瞇的,樂呵呵的,這種莊敬自強我是很佩服的,因為我做不到。”“衣戈猜想”說。
“我看到了網友的評論,說我的視頻文本,有一種‘冷峻的幽默感’,我覺得可能就是比較克制。我不想過于煽情,所以呈現出來感覺是平靜而克制的。”“衣戈猜想”回憶,這也許與他少年時期愛看作家汪曾祺的作品有關,潛移默化之下有了這樣的表達。“我就想盡可能地說人話,而幽默的那一部分,可能受王小波和王朔的影響比較多。”
不會“趁熱打鐵”炮制爆款
他說:“我是個比較擰巴的創作者”
熟悉“衣戈猜想”的網友都知道,作為一名科普區的UP主,他所創作的視頻主題,總是跟冷門的科學知識、小眾的歷史故事等相關。譬如,他此前所做的“如何科學護理產后母豬”等視頻,都收獲了突破兩百萬的觀看量。而這次,他做出了“二舅”這樣的視頻,也讓一直關注他的觀眾感到新奇,因為偏向微紀錄片的人文主題,確實不太像其所涉及的領域。
“為二舅做個視頻,一直是我很多年的心愿,七八年了,一直想要表達這個故事。但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個類型的UP主,因為我的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被各種點吸引,我也做過鬼畜類、搞笑類的視頻。”
他坦言,在創作的過程中,很多創意點都是出于比較“功利”的目的,很多都是從所謂的“流量”出發,在做之前已經預想到什么樣的選題角度會比較好,數據和收益都能得到不錯的回報,“比如一些科普類視頻,都是從流量的角度來做的。”
所以,相比之下,“二舅”這個視頻更加獨特和可貴。“衣戈猜想”說,許多為了“流量”的視頻,他自己并不是特別滿意,而自己所喜愛的創作,又沒有得到流量的認可。“這樣說吧,在最喜歡的視頻之中,‘二舅’的播放量是最高的。我認可的好視頻,就是讓我開心就好了。現在,‘二舅’這個視頻對很多人產生了幫助,這個對我來說就很棒了。”
同時,也有人好奇,“二舅”的走紅是否會改變“衣戈猜想”的創作方向,或者直接“復制”爆款的成功路徑,但都被他否認了。“我是個比較擰巴的創作者,只能盡量在‘出人頭地’和‘過好生活’之間做個平衡。但我不會再‘趁熱打鐵’,或者去農村里找一個人再做這樣的視頻了。”
從歷史老師轉型視頻創作者
他說:“擅長把枯燥的事情講得有趣”
“衣戈猜想”在網絡中聲名漸起后,不少人在社交平臺也認出了他,留言稱“衣戈猜想”曾經是自己的歷史老師,在他的課堂上受益匪淺。對此,“衣戈猜想”沒有避諱,聊起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我的職業經歷也沒有太多可以介紹的。大學畢業之后,我來到了北京,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擔任高中的歷史老師,也在教育機構任職過。但在當老師的時候,自己的表達欲望比較強烈,也兼職做視頻的創作者。半年前從上一個單位離職之后,還沒有想好做什么,現在就偶爾做做視頻,在家帶帶孩子。”
他說,曾當過歷史老師的經歷給了他在視頻創作上非常大的幫助,讓他能夠設身處地地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做老師的十年時光中,他已經習慣性地養成了一種思維,就是考慮對方在想什么。“這對于我做自媒體也比較有幫助,我也知道現在年輕的受眾想要看什么,我也擅長把枯燥的事情講得比較有趣。”
在網友對“二舅”視頻的一片贊譽聲中,也有人質疑視頻真實性。對此,“衣戈猜想”于26日回應:“每一個字都是真的”。27日,又有網友質疑“二舅”的文案參考了岳陽縣一中語文教師吳標華的文章《二舅》,對此,“衣戈猜想”回應稱:“我只想說我不是改編的,我也沒有看過這篇文章。”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綜合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