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經濟日報北京3月26日訊(記者黃曉芳)中國海油26日發布消息,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廣東珠海福陸碼頭啟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標志著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海上油氣開發邁出進軍“綠電時代”關鍵一步。
中國海油新能源分公司工程建設中心總經理康思偉介紹,“海油觀瀾號”是國內首個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浮式風電平臺。平臺建成投用后,我國海上風電自主開發能力將從水深不到50米提升至100米級以上,為風電開發從淺海走向深遠海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海油觀瀾號”將安裝于距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投產后,風機年發電量將達2200萬千瓦時,這些電力將通過動態海纜接入海上油田群電網,用于油氣生產,每年可節約天然氣近1000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同時,“海油觀瀾號”也是全球首個為海上油氣田供電、海域環境最惡劣的半潛式深遠海風電平臺,單位兆瓦投資、單位兆瓦用鋼量、單臺浮式風機容量等多個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我國已建成20多個海上風電產業園,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近海風電資源開發利用已趨近飽和。推動風電挺進擁有更優質風能資源和更少人類活動的深遠海,對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風電產業鏈和供應鏈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