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宣布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確定方式。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確定方式由現行的“存款基準利率×一定倍數”,改為“基準利率+一定基點”。
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實施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內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長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
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表示,本次調整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一次“溫和”改革。調整之后,銀行執行的中長期存款利率將有所下降,有助于降低部分銀行負債成本,為降低企業信貸成本拓展空間。
以改革降成本推動銀行進一步讓利實體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今年務必做到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本次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定價改革是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從存款端入手,通過改革方式降成本的舉措。總體而言,以改革降成本的政策主基調仍將延續,該政策旨在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
“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繼續壓降至2.07%,中小銀行壓力尤其大。商業銀行凈息差收窄的壓力已經阻礙了貸款利率的進一步下行。此時推動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定價改革,有利于緩和銀行負債成本壓力,推動銀行進一步讓利實體。”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說。
明明也表示,存款利率上限的調整可以帶動銀行負債成本下降,進而為貸款利率下行提供空間。此外,近期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定落地,產品收益率將有所下行,此時對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調整,也可以視作調控銀行負債成本的“組合拳”。
打擊“高息攬儲”促存款市場有序競爭
此前,為有效維護存款市場利率定價秩序,在利率自律機制協調下,金融機構經過自主協商,形成了按存款基準利率倍數確定的存款利率自律約定上限。但按照存款基準利率倍數確定的利率上限,存在明顯杠桿效應。由于長期存款基準利率較高,執行利率也明顯偏高,扭曲了存款的期限結構。特別是個別金融機構利用長期存款利率較高的問題,通過多種不規范的所謂“創新”產品吸收長期存款。其他銀行為穩定存款來源,被動抬高存款利率攬儲,推升整體負債成本,長此以往,不利于存款市場有序競爭。
周茂華提出,去年以來,監管部門持續強化存款市場管理,整治和規范部分存款創新產品,包括規范結構性存款并壓降規模、叫停靠檔計息存款產品、明確區域法人銀行回歸當地和存款屬地原則、規范互聯網存款等,維護了存款市場正常競爭秩序。
“由于銀行端攬存壓力較大,銀行存款成本剛性問題始終較為突出。各類存款產品層出不窮,結構性存款之外有大額存單,大額存單之外有創新型定期儲蓄產品。”張瑜說,此次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定價機制的轉換,沿承了同一政策目標,但在治理手段上更接近問題源頭。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表示,此舉有利于打擊銀行“高息攬儲”行為,縮窄長短期限利率利差,減緩杠桿效應,但又不至于造成存款過于流失。
銀行存款定價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由于存款利率改革具有很強外溢性,存款市場秩序關乎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監管部門對于存款利率改革慎之又慎。”周茂華說。
對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定價方式轉為“基準利率+一定基點”,張瑜表示,這是利率市場化的大勢所趨,有利于精細化調整。此次定價方式調整,以基準利率為錨,保證了存款基準利率的壓艙石作用,加點形式確定上限則有利于存款利率跟隨貸款利率小步跟進。
董琦也認為,采取“基準利率+一定基點”確定上限的模式,可以更精準、幅度更小的調整,緩和對市場沖擊。存款定價與貸款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加點的計價方式一致,更利于存款利率隨行就市變動,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定價方式的改革實現與貸款利率定價方式的接軌,打通存貸款利率的傳導機制,促進市場化定價。”明明還提出,此舉有利于精確區分不同期限的存款,促進金融市場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
周茂華表示,這將促進金融機構由粗放式定價向精細化定價轉變,讓金融機構負債成本真實反映市場資金供需、期限和風險溢價,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