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降準信號后,7月9日全面降準的消息即落地。央行決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央行表示,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對于降準的背景,從經濟基本面看,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加速復蘇態勢,經濟基礎不斷夯實。但考慮到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沖擊較大,整體經營仍然較為脆弱,需要繼續采取措施進行幫扶。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一方面,此次降準體現了對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健發展的政策延續性,要繼續創造更加適宜的融資環境,穩定中小微企業經營預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降準將為商業銀行釋放長期、無成本的流動性,進一步助力金融機構降低負債成本,提高信貸投放的積極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降準客觀上將對銀行貸款有一定激勵作用,有助于增強下半年經濟增長韌性。
應對大宗商品漲價所致的成本壓力
國常會指出,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今年以來,上游大宗商品價格迅速上漲,多數中下游小微企業普遍面臨成本上行壓力。梁斯表示,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推高了原材料進口成本,擠壓了實體經濟的盈利空間,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受到一定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為了應對工業品價格快速上漲局面,5月份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已通過多種措施保供穩價,并加大對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投機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注重對市場預期的有效引導。
王青認為,本次降準是從信貸可獲得性以及企業融資成本方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屬于本輪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企業帶來經營壓力綜合措施的一部分。
具體而言,降準可以向銀行體系釋放穩定、無息的長期資金,既可以緩解銀行長期流動性瓶頸,加大銀行信貸供給能力,還可以直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推動銀行在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提供信貸過程中,控制包括各項收費在內的綜合融資成本,力爭下半年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
降準不會推升大宗商品價格
在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Matt Weller看來,用降準政策而非收緊的政策來緩解商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影響,這一做法是合適的,因為收緊政策可能會愈發沖擊那些受到上游成本壓力的中小企業。但降準也并不代表政策轉向。
那么降準會否刺激大宗商品重燃漲勢?王青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國內已對上游產品價格快速上漲采取了綜合治理措施,加之下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趨于回落,基建投資增速難現明顯加快,需求端增長潛力有限疊加供給端產能釋放,下半年PPI漲幅將呈現見頂回落勢頭。在當前監管層已加大預期引導的背景下,本次降準也難以對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產生推升作用。
7月9日公布的6月份物價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1.1%,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PPI同比上漲8.8%,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PPI年內峰值已過,下半年物價總體可控,也給政策操作留出了空間。
流動性總量保持基本穩定
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于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于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占比,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
據統計,下半年MLF到期量明顯增大。其中,7月15日到期規模達4000億元,是6月到期量的兩倍。梁斯預計,降準不會對流動性環境產生較大影響。采取降準加置換到期MLF的方式,在投放流動性的同時也會回籠部分流動性,這會確保流動性總量不發生較大變化。
溫彬表示,降準不僅可以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占比,優化資金結構,而且可以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為企業生產經營和經濟平穩運行創造一個適宜的利率水平。
王青表示,本次降準有望與此前強化存款利率管理產生政策累積效應,有效引導小微企業信貸綜合成本穩中有降,為下半年實體經濟修復創造有利的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