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處 年味漸濃時
市民在玉龍虞山批發城選購春聯、“福”字、兔年飾品等。
在靈川縣大境瑤族鄉民族廣場,返鄉大學生在為鄉親們題寫春聯、“福”字。
(資料圖片)
市民在桂林市花鳥市場選購綠植花卉。
市民在疊彩萬達的廣佰匯超市選購糖果等年貨。
疊彩區螞蟥洲村民陽云鳳和丈夫準備上鍋蒸年糕、船上糕。
靈川縣大境瑤族鄉大境村熊玉蘭一家相互合作舂糍粑。
□本報記者張婷婷 文/攝
購年貨、買鮮花、寫對聯、做美食……隨著春節臨近,桂林大街小巷、商超集市、城市農村的年味越來越濃。各大商場超市張燈結彩,年貨豐富;集貿市場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農家小院歡聲笑語,年味飄香,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寄托對來年幸福生活的期盼,以積極昂揚的精神面貌喜迎新春。
商超集市:采購年貨迎新春
采購年貨,是一幅熱鬧繁榮的民俗年畫,演繹著最生動的人間煙火。
“芝麻糖12元一斤,雪花酥13元一斤……”在桂林玉龍虞山批發城,各式各樣的年貨琳瑯滿目。一家賣糕餅、糖酥的攤位前,顧客絡繹不絕,攤主楊女士忙得不亦樂乎。“我在這里賣了好幾年的年貨,每年春節前半個月都是黃金時期,趁著過年多賺點錢。”楊女士笑著說,她今年總共進了幾萬元的商品,1月4日第一天開賣營業額就有近3000元,相信再過幾天生意會更好。
走進微笑堂商廈、疊彩萬達廣場、沃爾瑪萬象城店等商場超市,各門店、展柜被精心布置,彩色的氣球、吉祥的福字、火紅的燈籠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氛圍,不少店鋪還推出打折促銷和年貨團購套餐,隨處可見提著大包小包的顧客。“新年的儀式感從穿新衣開始,我給一家老小都添置了新年衣服,讓大家里里外外新年有新氣象。”正在逛街的市民吳女士說。
在桂林市花鳥市場,一盆盆綠植、一束束鮮花爭奇斗艷、姹紫嫣紅,市民精心挑選綠植花卉,為家里增添綠意和喜慶氣氛。記者在現場看到,蝴蝶蘭、金錢樹、富貴竹等種類頗受歡迎。在瓦窯商品批發城,春聯、“福”字、紅燈籠、兔年飾品等較為暢銷。市民紛紛表示,新年到,福氣到,購買春聯、福字、紅包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寄托著家人團圓相聚的歡喜和對來年諸事順遂的祈愿。
街巷廣場:翰墨飄香送祝福
紅宣舒展,玄墨正濃,筆鋒蒼勁,意韻傳神,一幅幅散發著墨香味的火紅春聯表達著人們對幸福生活、諸事順利的良好心愿。
在靈川縣大境瑤族鄉民族廣場,20歲返鄉大學生廖靜薇現場題寫“福”字、春聯,為周邊居民送去濃濃的喜慶年味和新春祝福。“我從小喜歡書法,中學時期接受過專門訓練。第一次在這里手寫春聯,希望為街坊鄰居帶去好運。”廖靜薇說,手寫春聯是筆尖上的年味,是紅紅火火的祝福,更是民俗中傳承千年的寶藏。
廖靜薇現場揮毫潑墨,還吸引了40多歲的書法愛好者廖林華和12歲的初中生廖梓琪加入。居民盧女士精心挑選了一副手寫春聯:春隨好運乘風至,兔向鵬程攬月來。“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好運相伴,疫情能夠盡快結束,大家伙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記者走訪我市一些廣場、公園等場所發現,一些縣區、部門也積極開展了寫春聯送祝福活動,為群眾送去深深關愛和美好祝愿。在一些集貿市場,手寫的春聯依舊很有市場,不少市民認為,沁人心脾的墨香,更能傳承傳統文化,讓年味兒更濃。
農家小院:自制年味暖人心
“過年吃年糕,生活年年高。”1月5日,小寒,疊彩區螞蟥洲村民陽云鳳一大早就和家人一起制作年糕、船上糕,清洗、切料、搗碎、混合、蒸煮,兩口大蒸鍋熱氣氤氳,小院里年味飄香。
當天,陽云鳳和丈夫相互分工、配合,將紅糖水、糯米粉、紅豆沙等原料混合、攪拌、蒸煮制作土黃的年糕;翻炒臘肉、芋頭、木耳,再與蒜葉、糯米粉等混合、蒸煮制作綠色的船上糕。陽云鳳說,螞蟥洲家家戶戶都會做年糕和船上糕,是傳承了幾代的傳統手藝,臨近過年大家都會做起來,或留著自己吃,或拿來走親訪友,軟糯可口的年糕中透著濃濃的年味兒,也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靈川縣大境瑤族鄉大境村,這里的年味則另有一番風情。身穿瑤族服飾的熊玉蘭與親朋好友有說有笑地做糍粑、齋茶和蛋扣肉,喜迎新年的到來。
“加油,加油……”熊玉蘭和親朋好友將煮熟的糯米放進碓窩里,掄起大木槌舂糯米,一邊做糍粑一邊嘮家常,彼此間的關系進一步拉近,“打糍粑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既要配合得好,還要用力‘快狠準’,才能把糍粑打得軟糯。”熊玉蘭的兒媳婦告訴記者,這里的家家戶戶喜歡糍粑就著熱氣騰騰的齋茶吃,大境齋茶是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用紫蘇、高山野茶、香菇、辣椒、干姜、蒜制作而成,配以灰水玉米、花生等,是瑤家特有的待客美味。這一地方特色非遺添了年趣,更濃了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