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藏
車險改革的步伐,不曾停止。兩年一深化的改革節奏,繼續維持。
(資料圖片)
2022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規〔2022〕23號),意味著自2020年9月19日起實施的車險綜合改革,迎來了新的里程碑。
不過,與歷次車險改革深化模式類似的是,這一次車險綜改深化的重點動作,依舊放在了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的調整上,系數上下限從原有的[0.65-1.35]擴大至[0.5-1.5]。
從時間上來看,給予各地銀保監局和保險主體公司準備的時間相對充足,要求在征求相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穩妥確定轄區內政策執行時間,但最多不超過5個月,即執行時間原則上不得晚于2023年6月1日。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考慮了各地疫情感染率的復工影響,落地可執行性較強。
同時,保險行業協會與精算師協會也要分別做好行業自律和基準純風險費率的回溯,防止壟斷和非理性競爭,優化行業服務標準,為財產保險行業深化改革和穩定運行提供科學數據支撐。銀保信的車險信息平臺升級,也被提及上日程。
這一系列的動作,市場早已輕車熟路。改革深化的難度,相比以往也小了許多。
但是,留給市場的問題依然存在。市場焦慮、裸奔游泳,仍將會是車險行業邁向深水區繞不開的問題。
為此,《今日保》匯集各方觀點與行業數據,梳理出五大焦點問題,與市場共探。
1
-Insurance Today-
問題一
車均保費會否加速下探
或許與想像不同?
從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的調整幅度來看,雖然變化值為正負0.15,但若分別從上下限的浮動空間看,車險保費相較原有0.65的系數下限降幅空間為23%,而較1.35的系數上限漲幅空間為11%。
顯然,留給車險保費可降價的空間更大。
而且,如果縱觀行業車險近年商業險車均保費變化趨勢,無論是2020年9月的車險綜改實施,還是車險綜改前的歷次車險自主定價系數分地區、分階段的放開調整,都可以看到車均保費持續下降趨勢。
這是否意味著,本次車險綜改的深化,理應也會形成持續的車均保費下降趨勢呢?
答案,或是否定的。
如上圖梭示,車險綜改其實又是一次車均保費變化走勢的分水嶺:
即車險綜改既是整個行業車均保費下調的一個助推器,令原有平穩的車均保費下降趨勢突然提速,形成斷崖式下跌。
但實際上它又是一次行業車均保費下調檢驗的試金石,因為行業車均保費加速下跌,已超許多保險公司可承受的盈虧平衡底限。
于是在車險綜改實施后的兩年時間里,整個行業又開始向車均保費上浮進行修正,也意味著0.65的系數下限,只能是個別公司、個別車型的“地板價”而已。
而行業整體的車均保費,幾乎沒有可以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反而在向漲價去不停尋找新的盈虧平衡點。
那么本次車險綜改的深化,雖然系數向下浮動的空間又被打開了23%,但能否出現行業整體性的車險保費降價,反而更需要理性去看待。
2
-Insurance Today-
問題二
車險控賠與降費,會往哪個方向去走?
事實上,車險市場的車均保費能否降價,取決于兩個關鍵因素:要么有降賠空間,要么有降費空間。
顯然,從歷史趨勢看(綜改前),行業車險的出險率始終保持長期穩中有降的趨勢,這是支撐行業逐步放開車險自主定價系數、下調車均保費、還能保持行業2016年-2020年基本實現1個百分點左右的承保利潤率的絕對功臣。
但是,隨著2021年行業車險出險率出現拐點,以及考慮到2023年防疫政策放開后人們出行的恢復需求,車險出險率要實現比2022年更低的水平,概率較小。
同時車險的案均賠款,也將隨著經濟回暖、人傷賠償標準逐年上漲,有進一步上漲的需求。
故而未來兩年,別說整個車險行業存在更大的降賠空間,車險的賠付率若能不大漲,對車險經營而言,已絕對是管理實力的體現。而絕大部分公司,都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對控賠的焦慮中。
所以行業車險的車均保費想通過控賠降價,幾乎不太具有可操作性。
于是,降費,又成了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3
-Insurance Today-
問題三
車險費用不真實與自律問題,如何解決?
即便整個車險行業已經歷經了多輪的車險深化調整,市場中有兩個關于費用的詬病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一個是行業車險的費用數據,并不真實;
另一個是車險市場的費用投放水平,總是看頭部公司的臉色,以頭部公司的費用投放為基準,來制定行業的自律規則。
如果回過頭去思考車險綜改實施前的系數試點放開階段,車險市場的真實費用水平,乃不降反升。
這也意味著放開系數下限,并不一定會導致市場降費;甚至在6月1日綜改深化實施前的切換準備階段,車險市場很有可能還會迎來費用投放的反彈與狂歡。
這亦是歷次車險改革深化遺留的教訓問題,亦是行業自律不停誕生的誘因。
但費用投放的本質,還在于車險的出險率與車均保費的變化幅度,哪個幅度更明顯。兩者剪刀差的空間,才是市場真實費用可投放的變化空間。
如上圖可見,車險市場在綜改前不斷涌現的費用上漲,本質是因為車險的出險率下降幅度,是快于車均保費的降幅的。
車險綜改之所以能短期內驅動車險市場降費,是由于車均保費的降幅快于出險率的降幅,倒逼保險公司不得不降費。
這也是行業力求通過車險綜改深化打開系數下限空間,利用降價的機制,倒逼市場將這部分“水分”真正擠出來的另一重誘因。
而整個車險行業之所以能夠在2022年實現盈利大幅度回升,且費用投放抬頭,也是因為行業在綜改后首次出現了出險率與車均保費變化趨勢倒掛的現象,即出險率是下降的,車均保費卻是上漲的。
那么從數據趨勢看,貌似走回頭路的當下境況,或許才是加速監管部門驅動車險綜改深化決心的原因。
但就數據而言,倘若2023年和2024年的車險出險率呈回歸上升趨勢,保險公司又真有動力或實力降價和降費么?
疑問在于:
如果頭部公司首先被強制自律,且依然以頭部公司的限定費用投放水平作為基準,那么未來有一天帶頭突破自律的,依然會是這些頭部公司。
那么這種自律,僅僅是讓行業數據和綜改成效短期內顯得沒那么難看罷了。
核心問題,還是取決于保險公司的車險經營管理水平,能否看到行業自律以外的東西,以還原真實的費用投放空間,實現彎道超車。
反言之,行業自律,亦是整個行業車險數據不真實的推手。希望這一次的行業自律,能夠有點不一樣的變化。
4
-Insurance Today-
問題四
增值服務的問題
看似解決了,又好像沒解決
將四項增值服務納入車險條款,是車險綜改的一大亮點,其在保護消費者利益、給予消費者最大優惠幅度上,都充分體現出了車險綜改的精神。
為此,保險行業協會也充分發揮職能,在車險綜改深化政策推出前,制定并下發了《機動車商業保險附加增值服務特約條款指引(試行)》(中保協發〔2022〕49 號),以持續提升行業車險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文件的主要指導思想,是保險公司在提供增值服務上,要“依法合規、數據真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換言之,那些寄望以車險增值服務突破費率報備與行業自律的公司,要小心了!
但是,隨著車險改革的推進,車險增值服務暴露出的真正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也給試行辦法,留下了改進空間:
一是增值服務過于同質化,車險綜改的方向其實是服務的競爭,希望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提供多樣化、差異化、優質的服務,來替代傳統的價格戰和費用戰的。但是增值服務卻變成了一個標準化服務產品。初心是好的,效果并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二是增值服務缺少監管,既然是同質化產品,就應該有行業性的標準。但實際上由于保險公司自身不能經營增值服務,所以引入第三方增值服務商,成了保險公司的必然動作。
然而問題是,服務是第三方做的,又是標配服務,服務做的好是應該的、無感的;服務做的不好,保險公司又可以甩鍋給第三方。
所以如何做好第三方服務商的監督管理,僅僅只是讓保險公司自己去制定“科學合理的外包制度”,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三是客戶告知形同虛設,保險公司最終采用什么樣的增值服務商,客戶只有在需要服務的那一刻才真正知道。因為保險公司也很難保證增值服務商的合作穩定性,這亦對保險公司的車險客服體系建設帶來難度。
四是缺少行業公開信息,究竟車險的增值服務使用了多少次?整體服務滿意度如何?對于車險將增值服務納入到條款中有沒有真正發揮出服務促進的作用?不得而知。
但至少,行業已經往更加明確的方向邁進。
5
-Insurance Today-
問題五
新能源車險是否適用本政策
尚無明確說法
新能源車險專屬產品作為車險綜改誕生的產物,是否適應本次綜改深化政策,目前尚無明確說法。各大主體公司的推測也并不統一,正在等待地方征求意見。
從理論上講,新能源車險專屬產品在基準費率厘定上,已相比商業車險預定賠付率高出10個百分點,而市場表現更是體現出新能源車險的車均保費相比2021年提價明顯。
這說明保險公司對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下限放開并不感冒,但并不意味著保險公司沒有期待。
因為新能源車險的商用車數量占比明顯高于傳統燃油車,智能車占比也較高,賠付率也相對較高,許多公司將系數調整至1.35的上限,卻仍無法覆蓋可以預期的盈虧平衡點。
故而對于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上限的放開,反而是強需求。
后記
這一次對不可保車型影響意義重大
商用車市場迎來轉機
綜上,綜改的深化,或許帶來的還將是車險保費新一輪的漲價,這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但對于市場中曾經普遍可見的花式拒保車型,如出租車、大貨車、攪拌車等,反而更具有深化的意義。畢竟,上調11%的系數上限空間,讓這類業務有了更多的承保選擇。
總體而言,車險改革深化對于車險市場是具有正向激勵作用的。它可以進一步壓縮市場的“中間水分”,擴大保險公司車險可承保范圍,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千人千價”的投保選擇,這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不過,五大焦點問題所帶來的懸念,更多是來自保險主體公司車險管理者的預判,仍然需要通過市場檢驗。市場中也會存在更多的聲音。
如果您對車險綜改深化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歡迎所有對車險感興趣的朋友加入“今日保車險交流群”,這里是車險朋友圈的聚會。
歡迎所有對車險感興趣的朋友掃碼添加今日保客服拉您進交流群:
此外,《今日保》車險投稿通道長期對有想法的朋友開放,您的每一句聲音,對于行業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借鑒。這里也將給您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