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618”將近,不少消費者期盼著以更低價格購入家用電器。然而,在線下家電賣場中,許多產品卻悄然漲價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多次調價,部分產品價格漲幅超過25%。
今年以來,多個家電廠商又陸續發布調價通知。1月份,TCL家用電器(合肥)有限公司發布《TCL白電致全體經銷商朋友的一封信》稱,公司計劃于1月15日起對冰箱、洗衣機、冰柜產品進行價格調整,預計價格上調幅度為5%-15%。
不久后,美的發布《美的冰箱漲價通知函》提到,決定自3月1日起,對美的冰箱產品價格體系上調10%-15%。此外,格力、海信等品牌也上調了部分產品價格。
在許多消費者印象中,特別是傳統大家電,其價格多年來比較穩定甚至有下降的趨勢,這回怎么漲起來了?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吉林省通化市各商家在端午節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家電銷售活動。記者發現,雖然商家推出多重優惠活動,但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家電價格出現普漲,漲幅在5%至20%之間,其中平板電視漲幅最為明顯。通化市某家電賣場負責人陳思敏介紹:“現在很多智能家電都需要芯片,但前些時候大家都遇到了芯片緊缺問題,很多智能家電的芯片主要還是依賴進口,我所了解到的情況是,短期內很多家電產品價格還會上漲。目前漲幅最大的就是智能電視。”
某家電企業負責人表示,頭部家電企業很早就進入芯片領域,且能夠在部分環節實現自給自足,但目前大部分家電企業自主研發的芯片還不能覆蓋全產業鏈,產品部分主要芯片還是依賴進口。短期內,部分家電產品會在原材料漲價、芯片等短缺的多重壓力下,價格出現10%-20%左右的上漲。
深圳市某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原材料價格上漲讓大多數家電企業不得不靠提高價格來彌補損失。“像線路板在10月底就開始上調,到現在整個上調幅度在百分之十幾,像塑膠、硅膠部分,還有鋁合金部分,漲價的幅度都在10%以上。”
除了電視,很多賣場的空調產品也提高了銷售價格。
呂恒通是浙江永康一家中央空調的品牌經銷商,他告訴記者,中央空調的漲價源于今年三四月份,主要還是因為原材料的大幅上漲。他說:“三四月份就開始漲了,尤其是空調,基本上所有品牌,只要是用到銅材料、金屬類材料的銅管設備,全漲價了,比往年的價格漲10%-20%。”
實際上,家電行業的漲價潮早在去年年底就初見端倪。據四川瀘州某電器商城店長陳艷介紹,去年底他們就接到了多家電器的漲價通知,漲幅普遍在20%-30%之間,企業給出的漲價理由也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陳艷說:“前期的一些重金屬、有色金屬,比如銅、鐵、塑料、鋼這些全都大幅度提價,導致廠家在生產的時候,它的原(材料)成本也有所提升。”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也早在今年年初就關注到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一些空調等制造業企業被動漲價的現象。
國家統計局6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5月,煉鋼業出廠價格較2020年同期增長22.5%,其中,5月份同比增長38.1%。而家電所屬的耐用消費品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則下降了0.8%。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分析,數據充分說明此輪家電漲價的真實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下游需求并不是很強勁,這時家電的漲價并不是由需求拉動的,更多的是由于它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漲,迫使它進行某種程度的提價。”
業內人士分析,技術升級是推動家電漲價的另一個主要因素。博世電器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家電產品升級換代速度很快,每次更新都會有一些技術進步,使用感提升、功能升級,價格也會隨之有所上漲,這是正常現象。
家電價格雖然出現上漲,然而對家電銷量的影響卻并不明顯。昆明蘇寧電器某品牌工作人員劉永會介紹,尤其一些高端家電,基本上沒有出現太大的價格波動。“像這些高端產品并沒有進行調價,因為現在家用電器也是每家必備,就算漲價以后,顧客只會猶豫一段時間,但到最后還是會買的。”
徐向春分析,在原材料價格上漲,需求沒有明顯改善的情形下,對下游企業而言,終端產品難以充分提價,成本上升往往意味著企業利潤的侵蝕和行業投資的承壓。展望未來,家電企業恐怕還要在緩解成本壓力上做文章。“如果上游原材料進一步上漲,如果再進一步提升家電價格,就可能導致銷售受到影響,如果賣不出去,成本的轉嫁并不能夠實現。這種情況下,下游行業為了減少虧損,就要減少生產、減少銷售。”徐向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