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將在全國率先推出個人“購房資格綠碼”服務,實現購房資格實時查詢。日前,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北京市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全面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度。
《方案》明確表示,北京市將率先構建數字賦能的高效便捷政務服務體系。以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為導向,以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抓手,加快數字政務建設,著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用制度和科技手段讓市場主體和群眾依規辦事不求人。
在全面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度方面,《方案》提到要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重構和流程再造,大幅提高登記服務便利化和智能化水平,并具體從登記服務環境、全業務登記、轉移登記三方面詳細展開。
優化登記服務環境。北京市明確,在東城、朝陽、石景山、門頭溝、通州區新建不動產登記大廳,提升順義區不動產登記大廳功能,全市新增不動產登記綜合窗口50個以上,大幅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效能。
推進全業務類型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北京市將完善不動產登記數據庫,實現全部不動產登記檔案電子化,推動個人自行成交、個人與企業間存量房屋買賣、夫妻間房屋轉移、依據已生效法律文書辦理轉移登記等各類業務“全程網辦”。允許個人自行成交存量房在線辦理網簽,允許個人網上繳稅后取得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
優化不動產轉移登記。北京市將提供個人“購房資格綠碼”服務,實現購房資格實時查詢。推行個人購房網簽、登記、核稅等事項“一次申請、并聯審核”,將不動產登記稅費合并繳納,推動新建商品房網簽備案和預告登記同步辦理,探索實現“交房即交證”,簡化個人不動產繼承登記流程。
北京市還將大力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實現辦理標準、辦事平臺、監督評價“三統一”。著力解決不動產登記辦理難、時間長問題,在東城、朝陽、石景山、門頭溝、通州等區新建不動產登記大廳,新增50個以上登記窗口,推進企業、百姓全業務類型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房企出現債務違約甚至破產重組時的不動產處置,《方案》明確表示,要完善不動產處置制度及有效盤活土地資產。在處置層面,若房地產企業破產案件中因債務人資料缺失或第三方機構不配合竣工驗收等情形,導致無法辦理竣工驗收的,可委托有關專業機構對工程質量進行安全鑒定合格后辦理不動產登記。若無法提供,則由相應部門在系統內核查不動產權屬,在辦理轉移登記時同步公告其原不動產權屬證書作廢。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政策進一步明確了便民化的改革導向。就房地產市場來說,當前的重點在于激活合理的住房消費需求,同時一些購房的配套服務也需要加以改善。除了北京市,杭州市不久前也在“e房通”APP推出了“購房一件事”掌上辦應用場景,這些都是優化服務的做法,值得各地房管部門積極借鑒。(記者孫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