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4月1日報道,如果有人正在尋找建造大型船舶的理想地點,那么可能會選擇一個沿海城市。不過,如果出于運營和財務原因,選擇對象可能位于一個可以進入深水河或運河等水道的位置,例如埃及的蘇伊士運河。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自主研制的純電動游輪“長江三峽1”號是在距中國海岸線1000多公里的湖北省宜昌市建造的。長江是世界第三長河,全長約6300公里,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包括武漢在內的多個省市,最終匯入東海。
報道稱,“長江三峽1”號游輪全長100米,總寬16.3米,型深4米,乘客定額1300人。其新穎之處并不在于大小,而是推進方式。根據制造商宜昌市枝江鑫匯船廠的說法,它是全球載電量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純電動游輪。
據報道,該游輪配備7500千瓦時船用動力電池,相當于100輛以上純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總和,一次充電可續航100公里。該游輪投入運營后,每年可替代燃油530噸,減少有害氣體排放1600多噸。
報道指出,“長江三峽1”號游輪投入運營后將主要用于當地的旅游交通。對于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而言,這艘游輪具有非凡意義。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進程中,除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外,還涉及能源本身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