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28日報道,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歐盟與中國“脫鉤”將使德國的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長期減少1%。
報道稱,總部設在德國的獨立經濟研究機構和智庫基爾研究所最近發布的政策簡報說:“如果以該國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其影響相當于每年損失360億歐元(1歐元約合7.32元人民幣——本網注)。”
這是基于歐盟與中國“脫鉤”,貿易削減97%的模型計算出來的。
報告說,盡管德國的生產只有很小一部分依賴來自中國的資本投入,但中國主導了特定原材料和產品的供應,尤其是在電子領域,并且“短期內無法取代其供應”。
報道稱,筆記本電腦從中國進口的份額最高,約占80%,手機占68%,某些紡織品占69%。
根據2月份發布的這份報告,一些對生產特殊技術至關重要、被歐盟列為關鍵的稀土和原材料也由中國主導。報告說:“德國85%或以上的鈧和銻來自中國,它們被用于電池生產或表面涂層。”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2022年雙邊貿易額為2979億歐元。